-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教学案:专题3 中国现代史 第8讲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精选
考点一: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
一.知识网络
二.核心梳理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年)
(1)工业化建设:1957年,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进行了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三.思维点拨
——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曲折,其原因主要有:
(1)群众运动性的经济建设模式,经济决策主观性强,夸大主观意识的作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2)过分强调公有化的程度,忽视了中国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
(3)用政治统率经济,要求经济建设服务于阶级斗争。
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
一.知识网络
二.核心梳理
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1)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确定党和国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2)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4.对外开放
(1)20世纪80年代,先后建立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2)1990年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
(3)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与世界接轨。
三.思维点拨
——中国由走苏联道路到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参看下图)
四.难点突破
(一)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格局及特点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2.对外开放“点、线、面、全、多、宽”的含义
(1)“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
(2)“线”是沿海港口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
(4)“全方位”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的两手战略,不仅“引进来”,而且“走出去”,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二)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三)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经验教训
考点三: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知识网络
二.核心梳理
1.改革开放前社会生活的变迁
(1)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①习俗:从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②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
(2)交通事业的进步
①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②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
(3)电视事业的发展: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2.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改革开放 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交通事业
三.思维点拨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生活与政治、经济密切相关。命题者常通过与政治、经济相关的材料设计问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的认识。在解此类题时,要紧紧抓住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社会特征来进行分析说明。 一般而言,解答材料型选择题时,抓住题干材料的时间,回顾时代背景,然后采用排除法解答;若是材料解析题,可从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思想理论、生产力水平等角度来分析。
感悟高考:近3年高考真题汇编
例1:(2012年高考江苏卷)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 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答案】C
【解析】本题从我国政府对外债的认识入手考查国家政策的转变。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来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0309黑龙江省发展核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精选.doc
- 2015.3.4使用电子白板 周旭宁精选.ppt
- 20151073-离子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精选.doc
- 2015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真题考研笔记考试大纲招生简章考研辅导复试真题8精选.pdf
- 20152014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硕士考研真题考研经验考研笔记考试大纲招生简章考研辅导复试真题12精选.pdf
- 2015CPA《风险》第七章 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02精选.pdf
- 2015CPA《风险》第七章 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07精选.pdf
- 2015CPA《风险》第七章 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04精选.pdf
- 2015CPA《风险》第七章 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10精选.pdf
- 2015AWS在线技术峰会分会场1主题四AWS培训与认证精选.pdf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