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教学案:专题3 中国现代史 第8讲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精选.doc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教学案:专题3 中国现代史 第8讲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教学案:专题3 中国现代史 第8讲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精选

考点一: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 一.知识网络 二.核心梳理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年) (1)工业化建设:1957年,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进行了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三.思维点拨 ——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曲折,其原因主要有: (1)群众运动性的经济建设模式,经济决策主观性强,夸大主观意识的作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2)过分强调公有化的程度,忽视了中国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 (3)用政治统率经济,要求经济建设服务于阶级斗争。 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 一.知识网络 二.核心梳理 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1)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确定党和国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2)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4.对外开放 (1)20世纪80年代,先后建立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2)1990年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 (3)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与世界接轨。 三.思维点拨 ——中国由走苏联道路到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参看下图) 四.难点突破 (一)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格局及特点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2.对外开放“点、线、面、全、多、宽”的含义 (1)“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 (2)“线”是沿海港口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 (4)“全方位”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的两手战略,不仅“引进来”,而且“走出去”,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二)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三)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经验教训 考点三: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知识网络 二.核心梳理 1.改革开放前社会生活的变迁 (1)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①习俗:从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②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 (2)交通事业的进步 ①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②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 (3)电视事业的发展: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2.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改革开放 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交通事业 三.思维点拨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生活与政治、经济密切相关。命题者常通过与政治、经济相关的材料设计问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的认识。在解此类题时,要紧紧抓住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社会特征来进行分析说明。 一般而言,解答材料型选择题时,抓住题干材料的时间,回顾时代背景,然后采用排除法解答;若是材料解析题,可从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思想理论、生产力水平等角度来分析。 感悟高考:近3年高考真题汇编 例1:(2012年高考江苏卷)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 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答案】C 【解析】本题从我国政府对外债的认识入手考查国家政策的转变。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来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