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1教学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题破山寺后禅院1教学设计

新华西校区七年级语文上册 总第56—58课时 《题破山寺后禅院》《望岳》《观沧海》教学设计 设计人:张继昌 审核人:王峰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常熟虞山是苏南风景名胜区,现已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虞山北麓的兴福寺是佛教名刹,景致迷人。寺中禅院的一块石碑上,镌刻着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手迹,成为兴福寺画龙点睛之笔。常建题诗的兴福寺,风貌肯定与今日不同,但自然环境的特点,如高林、竹径、山光、潭影等,尚可一一指出,让人们从中领悟到常建诗中所传达出的意境。 二、自学指导: 1:走进作者。 2:朗读诗歌。 3:细读品味。 4:分析本诗的思想感情。 三:自学点拨 1、破山寺,即兴福寺,古址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后禅院,禅院即寺院,寺院一般分前后院,前院讲经、供佛,后院即“后禅院”,为僧人居住区。题目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 2、常建,生卒年不详。长安人。他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常建诗的题材比较狭隘,虽然也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但绝大部分是描写日月风光、山林逸趣的。作品有《常建集》。诗歌《高楼夜弹筝》《客下》《塞下曲》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3、教师范读、领读,自由读全诗。 4:“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点明时间、地点和古寺的环境。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渲染出古寺特有的幽邃氛围。含义深刻,意境幽远,富有哲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考,为全诗增添了肃穆与浩然之气,以动衬静。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以有声写无声,是古寺的寂静,更是诗人内心的“静境”。客观景致与作者感受到的禅思理趣巧妙融合。 5:合作探究: 此诗的格律有两个什么特殊的地方? 明确:一是起首两句就入对;二是颔联不入对,试看“曲径”还可对“禅房”,但“通幽处”不与“花木深”相对。这种情况是格律中的变格。 成语“曲径通幽”应如何理解? 明确:“曲径通幽”用作成语,意思是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僻隐的处所。语出本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有的本子作“竹径”。 成语“万籁俱寂”应怎样理解? 明确:“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无声。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成语“万籁俱寂”,正出自常建本诗“万籁此都寂”之句。 四、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题壁诗,景中含情,委婉含蓄,语言朴素自然。通过描写寺院的清晨,逼真地再现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心向佛门的隐逸情趣。 五、当堂训练: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六、板书设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清幽景致,令人忘俗。 七: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二、自学指导: 1:走进作者。 2:朗读诗歌。 3:细读品味。 4:分析本诗的思想感情。 三:自学点拨 1、“望“是远远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2、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 史”。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别”。 3、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4、教师范读、领读、自由读全诗。 5:细读品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