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含详细答案.docVIP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含详细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含详细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归省(x?ng)闭塞(sāi) 参差(cī) 星宿(sù) B.撺掇(cuān) 漂渺(mi?o) 蕴藻(yùn) 叱咤(zhà) C.羁绊(jī) 惬意(qiè) 嗔视(chēn) 颦蹙(cù) D.亢奋(kàng) 冗杂(r?ng) 戛然(jiá) 晦暗(huì)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字写在括号内。(4分) A.装模作样 大彻大悟 变换多姿 浑身解数( ) B.振做精神 叹为观止 胸有成竹 低回婉转( ) C.破口大骂 嘎然而止 本色当行 惊鸿一瞥( ) D.不识好歹 参差不齐 叱咤风云 尽态极研( ) 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B.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 C.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4.根据提示,写出诗文的上句或下句。(4分) (1)秩秩斯干, 。(《诗经·斯干》) (2) ,花鬘斗薮龙蛇动。(白居易《新乐府·骠国乐》) (3) ,无所不有。(林嗣环《口技》) (4) ,黄梅时节家家雨。(南宋·赵师秀《约客》) 5.对本单元课文主旨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戏》一文不仅仅写地方戏曲方面的内容,更主要地是反映了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童年生活,表现了“我”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B.《安塞腰鼓》不仅写出了腰鼓这种民间舞蹈给人的震撼,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C.《竹影》的内容主要写绘画艺术,说明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D.《观舞记》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印度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印人民的友谊。 6.文学常识填空。(6分) (1)鲁迅先生依据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创作的 (体裁)《社戏》,描写了江南水乡的景色和风俗人情,其中 、 、 等情节写得生动精彩,富有生活气息。 (2)著名现代女作家 的《观舞记》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绘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称之为“ ”。 (3)口技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 朝初年进士林嗣环在《口技》一文里表现口技人技艺的高超,主要从“屏障中的声响”、“ ”、“ ”三方面着力,生动地描绘了一场口技表演。 7.填在文段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中国画自古便有一条“计白当黑”的准则。 ,显示的是一种静默的力量,一种空白的丰满。尤其在水墨画中,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胸襟、人品。 ①表示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境界 ②就像音乐中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③“计白当黑”被运用得出神入化 ④作者运用“计白当黑”出神入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假如你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志愿者,请你向来宾解说下面这则广告的含义。(5分) 盛会、机会、互惠——中国—东盟博览会 解说: 。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 [甲] “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