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供论文
在证据的发展历史中,口供一直是一种最古老的证据,历来受到重视,封建统治者认为“罪以供定,犯供最关紧要”,这一观点奉行口供至上,必然导致刑讯逼供。新中国成立以后,封建余阴仍然影响我们,刑讯逼供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执法人员仍然过度的迷信口供,忽视对其他证据的收集,至今为止,口供至上仍是发生错案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如何正确认定被告人的口供的证明力,直接关系到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关系到司法公正,意义重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的深入,法制的逐步完善,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保护越来越得到重视。 1997年新的刑诉法出台,修改后的庭审方式、无罪推定原则等无不更大的从保护被告人的权利来考虑,而在无法排除侦查过程中存在逼供、诱供的可能时,过分依赖口供,特别是过分依赖被告人的有罪供述,将使追诉方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甚至造成冤假错案。正是已经深刻认识到“唯口供”这一理论带来的恶果。
要认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首先要纠正思想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如片面追求实体公正而忽视程序公正,认为无论手段如何,只要结论正确就万事大吉;又如片面强调打击犯罪和追求执法效率,忽视执法活动的公正性和文明性,忽视对当事人正当权利的保障等。其次,我们也要转变办案观念。人类的司法活动已经进入了科学证据时代,我们必须从以人证为主的办案思路转向以物证为主的办案思路,要提高主动利用科学证据和科技手段的办案意识。最后,我们也要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科学办案意识,要提高执法手段的科技含量。?
关键词:口供?? 有罪推定????? 证据效力??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在司法实践中统称口供。口供是法定证据之一。在传统的证据分类中,它一直被当成证明力极强的直接证据,由于这一证据形式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大量存在,其作用及证据效力历来倍受关注。实践中,有不少侦查人员过分倚重口供,夸大口供在刑事诉讼中尤其是在侦查破案阶段的作用,有的抱持口供是“证据之王”的观点,甚至不惜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口供。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实施,对口供的作用及证据效力有必要予以重新、全面审视,以进一步澄清侦查人员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尽快纠正业已普遍形成的办案思维定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调整改进刑侦工作方式,顺应刑事诉讼民主化、科学化进程的要求。
一、对口供过分倚重的历史与现实的反思
??? 我国有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历史,深厚的封建专制思想和长期的闭关锁国使刑事诉讼所奉行的“有罪推定”“据供定案”等鞫狱原则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始终,造成历史上许许多多屈打从招的冤狱,其流毒遗害至今。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法制建设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法律虚无主义”的盛行,刑事诉讼不仅无法可依,连新民主主义时期沿习的办案程度,也被冲击得荡然无存。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法西斯式的审查方式登峰造极,受审人员成为取证的主要对象,围绕着获取口供,诸如“没有证据怎么办?从犯人嘴里掏,何必舍近求远到处调查?!”之类的“司法解释”不胜枚举,教训极为惨痛。
新中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背负着沉重的历史教训和艰巨历史使命于1979年正式颁布,这部法律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及法条中包含的证据运用规则经过10多年的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如“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明确口供是法定证据之一,并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要求“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正是这些原则及原则性规定的确立,才扭转了司法实践完全服从于极不正常的政治气候,一厢情愿地强调“惩罚犯罪”,不注重保护无辜的混乱局面。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着未能严格依法办事,不同程度表现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刑讯逼供屡禁不绝,据供定案时有发生,“有罪推定”半遮半掩,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有执法者思想观念上,尤其是对证据的认识上受历史遗毒影响的原因,也实实在在地暴露出立法制度和程序设置上的弊端。另外,司法机关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也一定程度助长了执法不严现象。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颁布与实施,从立法角度力求科学完备,尤其是确立了“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以及庭审方式、辩护制度的重大改革,法律监督的具体化,都对公安机关侦查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挑战最大的莫过于随着法律的完备,刑事诉讼的证据要求、证据运用规则约束所带来的种种“不适”。最大的杞忧是在侦查实践中长期沿习的过分倚重口供的工作方式,随着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实施,究竟能经受得起多长时间、多大的冲击?!对此进行必要的反思,正是为了对现实的正视和更深入的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