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七里沟盆地岩溶水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徐州七里沟盆地岩溶水研究

徐州七里沟盆地岩溶水研究 1993年9月 ) 地下 }重 水第l5卷第3期 ?地下水研究与利用?句 徐州七里沟盆地岩溶水研究’ / jl菸舅瘟翌郑伦素张猛闾东来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221008) 刘艳霞 (广丧煤田勘探公司?广I州市-510000) 七里沟盆地位于徐州市东南近郊,该区硫 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发育,地下水蕴藏量丰 富,是徐州市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El开采量可 达】7万t左右.随着开采量的逐渐加大,一系 列污染,塌陷等环境地质同题相继出现,造成了 相当严重的后果.为了壹清本区岩溶水的赋存 规律,为本区岩溶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避 免上述问题进一步恶化,在校科研基金的资助 下,借助于有关部门的大力协作和支持,我们对 本区岩溶水进行了系统研究. 1自然地理噩地质概况 七里沟盆地是一个由一系列北东走向的链 状山丘所围成的复向斜盆地.该区总的汇水面 积为135.125km,其中1/3为灰岩裸露区.周 厨山丘高程大部分在200m以下,以西南角的 五老峰为最高峰,标高240m,山丘间平地标高 约34m.废黄河从西向东,奎河由西jE向东南流 经本区.该区属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带,季风性 明显,全年平均气温14.2,多年平均降水量 为846.27ram,多集中在6,78,9月份. 本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徐 州——宿县小区(I:).区内主要两大层系即第 四系松散层和古生界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构 造.第四系主要是冲积砂土,亚砂土,冲洪积和 坡积粘土,亚粘土及湖积淤泥质亚粘土,富含 钙,铁和锰质,两翼山麓地带厚为0~5m,向斜 中心冯庄一带为30~36m,在废黄河高漫滩砂 9.B争 层中含孔隙潜水.古生界地层构成向斜的主体, 其中中上寒武纪地层主要出露于盆地边缘山 丘,主要岩性为灰岩,地表岩溶发育;奥陶系主 要以泥质灰岩,自云质灰岩及厚层灰岩分布于 盆地中部,下寒武系地层是以杂色泥,页岩为 主,为本区的隔水边界;石炭系仅在向斜核部发 育,主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含煤构造. 区内构造主要为七里沟复向斜,其主体走 向为NE5o.左右,由5个次一级向斜和背斜组 成.主向斜轴位于高家营——冯庄一带;断裂构 造主要有废黄河断裂(F),走向NWW,张性, 为本区规模最大的断层;其次有火车站——鸡 山断层(F),泉山——太山断裂(F)和圭山 —— 三官庙断裂(F.) 2岩溶发育特点 2.1岩溶发育规律特征 由于本区主要为碳酸盐岩分布区,故岩溶 的发育控制了地下水运动场,是地下水赋存的 决定性影响因素.根据钻孔资料统计和实地调 查研究,本区岩溶发育有以下特征规律: 剖面上有分层现象.其总体趋势是:在盆地 边缘山麓补区强岩溶层发育标高为30~60m; 盆地中心地带深度加大,强岩溶层发育在80~ 120m这一范围.例如徐州印染厂供水井(z 孔)在82.53~86.86m处小溶洞发育,掉钻0. 4m;徐州师院Zs孔在97.3~08.40m间溶洞发 育.根据现有钻孔揭露本区最大岩溶发育深度 ?本课题为杖科研基叠寄助啊目. 121 第l5卷第3期地下水1993年9月 可达220m,局部地段发现在140m和210m左 右有两层溶洞.如大郭庄机场内孔在21l~ 21d.20m处溶洞发育;泰山营房Z:孔在143. 56m深度仍有大量溶洞及蜂窝状溶孔发育. 平面上有分带现象.该区主要有北东向的 孟庄——骆驼山,圭山——三宫庙,七里沟—— 东郭庄强岩溶发育带及近东西向的废黄河断裂 强岩溶发育带.这些带内岩溶发育的主要特征 是: 2.1.1在垂直带的方向上.带中心线附近岩溶 发育好,多为溶洞和大的溶孔,而且发育深度 大,往两侧层溶发育变弱.例如七里沟——东郭 庄带在相对接近带中线的z孔岩溶发育深度 达214.2m.在偏离中心线的北西方向上Z?孔 为165m,z..孔为90m,而到Zs孔发育深度只 有50m. 2.1.2在带的纵向上其岩溶发育深度具渐变 的特点.如废黄河断裂强岩溶带从西北向东南 发育深度渐加大.由西北端”段庄一号”孔深 1l4m到和平桥附近Z..孔的l22m至东南z. 孔的165m}圭山——三官庙带内在西南端近山 处岩溶发育深度只有30m(z2孔),沿带申线向 东北z5孔为77In,再向东北至ze孔深达90m. 上述平剖面的岩溶发育规律构成了本区岩 溶带纵横突错,岩溶层相互造置,由溶洞,溶孔 隙,裂缝组成丁相互沟通的立体三重含水介质. 2.2岩溶发育的控制西素- 上述岩溶发育规律主要受地区岩性和地质 构造的控制. 如前所述,本区基岩主要以碳酸盐岩为主, 碳酸盐岩的分布控制了本区岩溶发育的深度和 广度.仅张夏组和马家构组厚层灰岩分布面积 就占有总面积的5O之多.是该区岩溶发育的 主要层位.其中张夏组鲡粒灰岩,质纯层厚,溶 蚀性强,连通性好,据扫描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