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报告-朝阳科技大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修辞学报告-朝阳科技大学

豐子愷時序散文的修辭藝術 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張俐雯副教授 第五屆「中國修辭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收入《中國修辭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洪葉出版社 前言 豐子愷(1898-1975)原名豐潤,就讀小學時改名為豐仁,字慈玉,號子愷,浙江省崇德縣石門鎮人。豐子愷於1931年出版《緣緣堂隨筆》,隨即在文學界嶄露頭角,所撰散文有一百五十餘種,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論者常以「樸素自然」、「平易通俗」等概括其風格,例如趙景深<豐子愷和他的小品文>說:「文字的乾淨流利和漂亮,怕只有朱自清可以和他媲美。」然而,卻少有探討其修辭藝術的文章,為瞭解這個問題,本文選擇豐氏以時序命題的作品<春>、<惜春>、<秋>、<初冬浴日漫感>四篇,配合<漸>的時間觀念,綜合分析其中精采的修辭手法。 貳、豐子愷時序散文的背景與思想 豐子愷幼年時即對神秘浩瀚的宇宙大自然產生難解的疑問,在他初涉文壇的早期作品中充滿宇宙悠悠、人生無常的憂思感慨。<漸>寫於1928年,<秋>於1929年撰寫,明顯延續<漸>的消極情緒;隨著年齡日增,撰於1934年的<春>與1935年<惜春>、<初冬浴日漫感>兩篇文字時,漸能默觀世俗。 <漸>一文可以視為豐子愷季節名篇散文的綰合點,因為其中對於時間的理解可以涵攝各篇的思想,我們甚至可以說,豐子愷對於「漸」的認知是各篇架構的基礎。豐子愷所謂的「漸」,是一種哲學概念,指量變,是事物的一種逐漸的、不顯著的變化狀態。這種狀態,最易被習焉不察的時間、生理與心理活動忽略;這種細微處的忽略,往往是最困難鑒別的部分,但它可能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漸>中對時空存在的深刻感受,本是全體人類所共有。所以我們看到大部分作家表現其易感與細膩的抒情意象,春是「惜春」,秋是「悲秋」。作家心理和季節共存的意象歷歷在目;而酷熱的夏季與苦寒的冬季,就作品的表現來說,關聯的僅是生理對外在環境感受的篇章。我們看到豐子愷在傳統文化深厚浸淫中,在以春秋為題材的寫作部分合乎這樣的思想,夏季沒有專章,冬季則有一篇。 參、修辭手法分析 在修辭上與章法結構相關的辭格是:譬喻、層遞、排比等辭格,因為筆者取樣的這五篇文章中,表現以上三種辭格最多,因此以下分析乃集中探討譬喻、層遞、排比,並談及其兼用他種辭格例,來分析豐子愷主要修辭方法的運用。 譬喻 譬喻即比喻,沈師謙《修辭學.譬喻》說:「通常是以易知說明難知,以具體形容抽象,以警策彰顯平淡。」而譬喻的種類,可以分為明喻、隱喻、略喻、借喻、博喻。善於運用譬喻有助行文解說並具有暗示作用,是廣為運用的修辭法。 豐子愷的<漸>文中,明喻的運用頗為常見: 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時一時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漸進,猶如從斜度極緩的長遠的山陂上走下來,使人不察其遞降的痕跡,不見其各階段的境界,…(見《豐子愷文集.文學卷一》,頁96) 譬喻的組成成分:藉「從斜度極緩的長遠的山陂上走下來」(喻依)來形容「時間的漸進」(喻體),兩者之間用「猶如」(喻詞)聯接,如此描述令人耳目一新。 <春>文中也有明喻的例子: 西洋人視一年中的五月,猶如人生中的青年,…(同上,頁296) 「五月」是「喻體」,「猶如」是「喻詞」,「青年」是「喻依」。 又如<惜春>: 只是時光的一去不返不可挽留。我們好比乘坐火車,自己似覺靜靜地坐著,不曾走動一步,車子卻載了你在那裡飛奔。不知不覺之間,時時刻刻在那裡減短你的前程。(同上,頁391) 「我們」是「喻體」,「好比」是「喻詞」,「乘坐火車」是「喻依」。以乘坐火車為譬喻,說明一般人都是靜靜地坐著而不覺時光消失之速。同文中也有明喻的例子: 我幼時在暑假的前幾天感覺非常歡喜,好像有期徒刑的囚犯將被開釋似的。(同上,頁392) 五六十天的假期,在我望去好像一隻寬緊帶結成的袋子,不拘多少東西,儘管裝得進去。(同上,頁392) 「將放假的我」、「假期」是「喻體」,兩段中「好像」是「喻詞」,「有期徒刑的囚犯將被開釋似的」、「一隻寬緊帶結成的袋子」是「喻依」。貼切的譬喻,使讀者心有戚戚焉。生命時間可以像是袋子,它的體積有限,認知到這一點,才能儘量把握已知的部分,盡心盡力實現自我。 精采的明喻出現在<秋>: 雖然明明覺得自己的體格與精力比二十九歲時全然沒有什麼差異,但「三十」這一個觀念籠在頭上,猶之張了一頂陽傘,使我的全身蒙了一個暗淡色的陰影。(同上,頁162) 「三十」歲是「喻體」,「猶之」是「喻詞」,「張了一頂陽傘,使我的全身蒙了一個暗淡色的陰影」是「喻依」。用陽傘下的陰影來形容作者步入三十歲的心境,突破常識語言,令人會心。 接下來要談隱喻,隱喻和明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