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种鹭科Aves:Ardeidae鸟类系统关系及黄嘴白鹭遗传多样性的研究.pdf

13种鹭科Aves:Ardeidae鸟类系统关系及黄嘴白鹭遗传多样性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种鹭科Aves:Ardeidae鸟类系统关系及黄嘴白鹭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摘要 摘要 本文分别通过线粒体的14个基因和粒体控制区5’端的DNA序列研究13种 鹭类(白鹭Egretta sacra、白脸 garzetta、黄嘴白鹭Eeu]ophotes、岩鹭E no 鹭E vaeho]landiae、苍鹭Ardea ibis、池鹭Ardeolabacchus、夜鹭Nycticorax sinensis、黑鸦上fla magnificus、黄苇璃[xobrychus vicollis和大麻鹏 Botaurus stellaris)的系统关系和黄嘴白鹭的遗传多样性。 rRNA基因到Cytb基因的DNA片段,序列长度在14737—14764bp之间,基因 排列顺序和已知的其他鸟类线粒体基因组的一致。结合来自GenBank的白脸鹭、 黑脸琵鹭P]atalea minor和朱鹗Nipponia 个蛋白编码基因的DNA序列分别进行比对后拼接用于系统关系分析。15种鸟类 为简约信息位点,平均转换和颠换分别为1186和463,R值为2.6。外群和内群 之间的未校正的遗传距离在0.153—0.166之间,内群中未校正的遗传距离在 0.018—0.139。 不同分析方法构建的系统树中,NJ树、ML树和BI树拓扑结构完全一致,13 种鹭科鸟类最早分化成两支,一支由大麻鹏、黑鸦和黄苇鹏组成,其中黑鹏和黄 苇鹏先聚在一起。剩下的10种鹭类组成另一支,其中池鹭最早分化出来独自形 成一个分支。海南璃、白脸鹭、白鹭、黄嘴白鹭和岩鹭聚成一个分支,其中黄嘴 白鹭和岩鹭先聚在一起,然后依次是白鹭、白脸鹭和海南鹏。夜鹭、牛背鹭、大 白鹭及苍鹭聚成一个分支,其中大白鹭和苍鹭先聚在一起,然后依次是牛背鹭和 夜鹭。 3种仲树中,非加权MP树和密码子第3位点赋权O.5的MP树拓扑结构一 致,和NJ树、ML树及BI树的差别是大白鹭和牛背鹭先聚在一起,然后才和苍 l 摘要 鹭形成姐妹群,而海南鹏则和池鹭聚在一起。第3位点转换和颠换赋权1:2.2 的肝树也是大白鹭和牛背鹭先聚在一起,但池鹭和其他两个分支是平行关系。 在黄嘴白鹭遗传多样性研究方面,以线粒体控制区DNA5’端433 bp长的DNA 序列进行分析,90个个体序列的比对结果共检测到30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1 种单倍型,其中3种为3个种群所共有,11种为两个种群所共有,17种为各个 平均为O.Olll。最简约网络图分析结果表明单倍型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种群没有 明显的相关。 小菜屿、日屿和杏仁砣的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860±0.057、0.878± 者之间单倍型多样性差异不大,但黄嘴白鹭3个种群的核苷酸多样性和核苷酸差 异均数显然都低于白鹭,最低的(小菜屿)都只有白鹭的52%左右,最高的(日 均表明黄嘴白鹭历史上曾发生过显著的种群扩张,时间约在13000至64000年前。 ofmolecular variance, 分子变异分析(analysis AMOVA)的结果表明, 黄嘴白鹭的遗传变异95%以上发生在种群内,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小于5%,但差 P0.01)。成对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小菜屿和杏仁砣的种群遗传分化显著 (distance—based Fst=0.0316, Fst= 0.0148,P0.05:haplotype—based 砣的种群只有在基于单倍型频率的分析方法中才显示遗传分化显著(Fst= 0.05)。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