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太原站改测量方案
太原站改建扩建工程测量方案
编制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站改项目部
二〇一七年七月目 录
一、工程概况 1
2.沿线工程自然特征 1
3.主要技术标准 2
4.施工测量内容 2
二、编制依据 3
三、施工组织 3
1.组织机构 3
2.测量人员 3
3.测量仪器 4
四、施工测量精度技术指标 4
1.控制网的测量 4
2.路基施工测量精度 5
3.涵洞、框构桥施工测量精度 5
五、 控制测量 5
1.平面控制网的测量 5
2.高程控制网的测量 8
六、施工测量 11
1.施工测量工艺流程 11
2.施工测量放样准备 12
3.施工测量作业方法 12
4.施工测量复核 13
5.路基施工测量 13
6.涵洞施工测量 15
7.站场施工测量 16
8.挡土墙施工测量 16
七、竣工测量 16
八、内业资料管理 16
九、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17
十、复核测量制度 18
1.复测内容及程序 19
2.复测要求 19
一、工程概况
1.线路概况
太原站改建扩建工程,起点为大西线DK266+900,终点里程为DK268+590,线路全长1.69km。其中新建11、12号线路,改建10号线路。新建5站台。
施工主要内容:路基工程:路基土石方8.4万方,高压旋喷桩5万延米,重力式挡土墙136延米,扶壁式挡土墙325延米。桥涵工程:五龙口框架中桥(6m+12m+6m)接长17延米;涵洞接长2座:2m盖板涵接长12延米,6m框架涵接长25延米;旅客地道接长2座:68.5延米;行包地道接长1座:34.27延米。轨道工程:拆除单开道岔15组、交叉渡线1组、一渡一交1组;新铺线路4.227km,道砟1.7万方,单开道岔15组、交叉渡线1组、一渡一交1组。
2.沿线工程自然特征
2.1地形地貌
本工程位在太原市市区,属于汾河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800m左右。本工程沿线有五龙口街、朝阳街、建设北路、建设南路、迎泽街及各类市政道路,由于地处市中心火车站附近,交通繁忙、人员密集、大部分地段建筑物密集。
2.2工程地质
(1)地层岩性
太原平原区域为第四系堆积层所覆盖。主要地层岩性如下:
第四纪下更新统地层,属湖相堆积,岩性为灰色、灰褐色、灰绿夹黑色和紫红色粉砂质粘土、粘土、淤泥质粘土及亚砂土,夹灰黄色、棕灰色和褐灰色粉砂、细砂、中砂层。盆地边部砂层增多,变为粘土与砂互层,局部地区含砾石或卵石层。
(2)特殊岩土
沿线的特殊岩土有杂填土、新黄土、粉质黏土、和粉土。
本段线路位于太原站,属洪积平原,经后期人工改造,填筑而成,地形较平坦,地表多为房屋、道路等。所以其中大部分为杂填土,以砖块及碎石为主,夹有大量生活垃圾。
2.3水文地质
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水位埋深约5.5-17.3m。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硫酸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 H2;具氯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L1。
2.4 地震动参数及冻结深度
(1)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2g(地震基本烈度Ⅷ度)。
(2)冻结深度:本段沿线最大冻结深度为0.84m。
2.5 气象特征
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海岸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
3.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普速铁路;
设计行车速度:120km/h。
最小曲线半径:580米。线间距:北咽喉5.3米,南咽喉5.5米。
牵引种类:电力;
机车类型:动车组;
到发线有效长度:546m;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
4.施工测量内容
(1)建立独立坐标系,进行站场的测量放样工作。
(2)本工程施工拆迁征地边线测量放样、红线内路基原地面测量及断面测量。
(3)标段内路基及挡土墙边线放样、路基放样,路基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样及测量复核。
(4)涵洞和框构施工测量放样和复核。
(5)既有道岔的数据采集及新建道岔的测量放样和复核。
(6)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7)车站及其他大临工程和过渡性工程等施工测量放样任务。
(8)工程竣工测量的全部任务。
二、编制依据
(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2)《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10;
(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