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文学第一章_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八、新月社 1923年,徐志摩、陈源、胡适、梁实秋等以聚餐会形式开始在北京活动 24年4月,成立了新月社,徐志摩创办《晨报副刊·诗刊》由此形成新月诗派,聚集了闻一多、徐志摩、饶孟侃、朱湘等诗人。倡导新格律诗,对现代新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27年,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并相继出版《新月》月刊、《诗刊》季刊 推崇唯美主义文艺思潮,成为一个自由主义作家聚集的文学团体。 第三节 文学革命中的争论 新文学阵营演出了一场 “双簧戏” 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汇集反对文学革命的言论,写了《给新青年编辑的一封信》,在《新青年》4卷3号(1918.3)上刊出 同时刊出刘半农的《复王敬轩书》,将反对文学革命的这些言论逐一驳斥。 (一)与林纾的论争 林纾介绍西方文学很有建树 但对新文化运动倡导的以白话为正宗极为反感 提出 “文言不当废,白话不当用”。 (二) 与《学衡》派的论争 1921年9月,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人创办《学衡》杂志 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旗帜 对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激进倾向进行批评,引发了新旧之间的论争。 (三) 与《甲寅》派的论争 “甲寅派”以1925年复刊的《甲寅》杂志而得名(1914年5月,《甲寅》月刊在东京创刊,两年后出至十期停刊) 其主要人物是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的教育总长兼司法总长章士钊。 【参考书目】 刘纳:《论五四新文学》,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文学评论》,1985年第5期。 【思考题】 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过程。 2、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3、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兴起的情况。 4、简述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的倡导者与反对者之间的论争。 5、解释: 新青年 学衡派 湖畔诗社 文学研究会 创造社 新月社 南国社 语丝社 * 三)文学革命的内容 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求得了语言和文体的解放,解放了禁锢上千年的文学形式。 2、批判封建文学观念(文以载道,代圣人立言思想),提倡新文学的观念(国民文学,社会文学,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恢复文学中人的尊严,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是人学”)。 3、注重吸收外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注重吸收苏俄文学的影响,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这影响到后来文学的发展潮流。 4、创作方法提倡以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为主要方法。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一、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1916年9月第二卷改名《新青年》,1917年迁至北京)在上海创刊 新文化运动 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新文化运动在思想启蒙上所做的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破) (二)广泛引进和吸收西方文化。(立) 五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封建主义的批判必然地会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 陈独秀(1880——1942) 皖怀宁人,出身“书香门弟”,十七岁参加县考中秀才,但厌恶旧八股,醉心于新学问而东渡日本留学。 1902年入留日学生团体“青年会”,1903年回上海与章士钊等人办《国民日报》。 1 2 胡适(1891——1962) 安徽绩溪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创性的人物,具有深远的影响。 1910—1917年留学美国,1915年由康奈尔大学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随杜威研究哲学,深受其影响。 1 2 1916年10月,在致陈独秀信中胡适首次用了“文学革命”一词 信曰:“年来思虑观察所得,以为今日欲言文学革命,须从八事入手。” 所谓“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刊登在1917年1月出版的《新青年》2卷5号上 从文学进化论的立场提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文学发展观,论证文学变革的必要性 明确地提出了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的主张。 陈独秀于1917年2月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更为鲜明、坚定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