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0年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时间变化特征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ENCY RESPONSES FOR NATURAL DISASTER RELIEF IN CHINA DURING 2005-2010.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5~2010年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时间变化特征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ENCY RESPONSES FOR NATURAL DISASTER RELIEF IN CHINA DURING 2005-2010
第21卷第11期 长江流域资源 与环境 Vol_21NO.11
2012年11月 ResourcesandEnvironmentintheYangtzeBasin NOV. 2012
2005~2010年我国自然灾害救助
应急响应的时间变化特征
马玉玲 ,袁 艺 ,程姚英
(1.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北京 1001242.国际科学理事会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 国际项 目办公室,北京 100094)
摘 要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是减轻 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途径 ,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2005年被纳入 《国家 自然
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反映 了我国 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的发展变化和 “以预 防为主 ”的应急管理新思路 。收集整理
2005~2010年 国家启动 的历次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情况 ,对应急响应 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表
明:(1)2005~2010年 ,国家共针对 130次重大灾害事件启动应急响应 235次 ,各级别 响应 的比例与灾害发生 的频
次比例相当;(2)近年应急响应以洪涝 、台风及其 引发 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为主 ,高发重发期在汛期 (6~9月),尤 以
7月为最 ;而旱灾、低温冷冻和雪灾以及风雹灾害的关键期分别为春夏秋三季、冬春季节和春末夏初 ;(3)应急响应
特征研究启示减灾救灾工作要 因时、因地 、因灾制宜,并加快基于过程的灾害风险评估和脆弱性机理研究等 。
关键词 :自然灾害救助 ;应急响应 ;重大灾害 ;特大灾害 ;风 险评估 ;中国
中图分类号 :X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l2)11-141708
灾害 已被认为是 当今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口]。 门,而专 门针对近年来启动 的应急响应特征 的研究
“减轻灾害风险 促进可持续发展一建立与一定水 几乎处于空 白E4,5],尚无有关 自然灾害救助应 急响
平灾害风险共存的安全世界”已成为当前 国内外减 应特征的系统分析研究。基于此,本文在收集整理
灾 的主流观念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 响应是减轻 2005~2010年 国家发布的历 次 自然灾 害救助应急
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途径 ,也是政府 的重要职责 ,受 响应启动情况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其年际、月际变化
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国外大多数国家普遍建立 了非 特征,总结过去 6a国家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启动
常具体的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计划作为灾害应急 的规律和意义,为 自然灾害研究和应急预案的完善提
管理的行动纲领 。如 ,美国先后制定 了 《联邦响应计 供参考 ,也为我国的减灾备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划》、《国家响应计划 》和 《国家响应计划框架》,日本
也制定了国家的 《防灾基本计划 》,在这些计划中均 1 资料与方法
详细规定 了具体的应急响应行动,即灾前 、灾中和灾
后应采取 的救助措施 。 所谓 国家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 (以下简称 “应
中国历来重视 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自2005年 以 急响应”),是指在我 国大陆地区 自然灾害发生后 ,根
来,每遇重大突发性 自然灾害,就会按照颁布实施的 据 《国家 自然灾害救助应 急预案 》(以下简称 “预
《国家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 案”),当灾害损失达 到规定启动条件 ,由国家减灾
应,开展各项救灾工作。2007年,根据新形势下我国经 委、民政部启动预案,进入 自然灾害救助应 急状态 ,
济社会发展现状 ,针对旱灾也开始启动应急响应。 按照预案规定的相关措施和灾害情况开展救助应急
灾害应急响应统计资料是灾害管理过程的数量 工作。
记实 ,但到 目前为止,这些资料依然散乱于各相关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08+2×185+115)m连续刚构收缩与徐变变形试验研究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hrinkage and Time Deformations of Main Bridge with (108+2×185+115) m Continual Rigid Frame.pdf
- (S)KODA OCTAVIA茧至蝶的进化.pdf
- (交通)企业营业税会计研究及应用.pdf
- (20~400)MeV准单能中子参考辐射场的建立方法 Quasi-monoenergetic Neutron Reference Fields with Energies from 20 MeV to 400 MeV.pdf
- (N-[2-(2-氧-1-咪唑烷基)乙基]-N '-苯基脲(EDU)对环境臭氧胁迫下的水稻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Effect of Ethylenediurea (EDU) on Growth of Ozone-stressed Rice ( Oryza sativa L.) an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pdf
- 0-1型BEM与VOF方法耦合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wave model coupling by 0-1 type BEM and VOFmethod.pdf
- (φ)800mm土压平衡式模型盾构试验系统的研制 Development of the (φ)800 mm EPB Shield Model Testing System.pdf
- 0.6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槽壁试验段数值模拟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aerodynamic design of slotted test section in 0.6m closed-circuit transonic wind tunnel.pdf
- 1 100 A4500 V逆导型IGCT组件的研究 The Research of 1 100 A4 500 V Reverse Conducting IGCT Assembly.pdf
- 1 600 P2 000 m车道客滚船撤离路线优化及计算 Optimization and Calculation of 1 600 P2 000 m Lane Ropax Vessel Evacuation Route.pdf
- 2005道路运输盘点之关键词篇.pdf
- 2006年、2007年获奖项目 Awards of the 2006 and 2007.pdf
- 2006年4月5日中等强度磁暴期间观测到的大经度范围等离子体泡 Ionospheric Plasma Bubbles Observed in Large Longitude Range During a Medium Magnetic Storm on 5 April 2006.pdf
- 2006年上海国际专用车展展品快递 Exhibits Show on the 2006 Shanghai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Exhibition.pdf
- 2006年世界船舶市场评述及展望 Review of world ship market in 2006 and its prospect.pdf
- 2006年世界航天活动回顾.pdf
- 2006-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 Concentration Variations of Main Pollutants in Ke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ities in China during 2006-2010.pdf
- 2006年全国高速公路网运输分析 Transportation analysis of Chinese expressway network in 2006.pdf
- 2006年南京冬季浓雾雾水的化学组分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fog water in the winter of 2006 of Nanjing.pdf
- 2006年典型客车企业市场回顾及点评 A Review of Comments on Coach Manufactures in 2006.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