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盆地沙质荒漠化过程植被群落特征变化 Changes of vegetation community features of sandy desertification process in Gonghe basin of Qinghai.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共和盆地沙质荒漠化过程植被群落特征变化 Changes of vegetation community features of sandy desertification process in Gonghe basin of Qinghai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12): 1788-1793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
共和盆地沙质荒漠化过程植被群落特征变化
1 2 1 1 1
魏婷婷 ,杨占武 ,李秀梅 ,张金鑫 ,吴波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北京 100091 ;2. 青海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青海 西宁 810016
摘要:青海共和盆地是我国西部荒漠化比较严重地区之一。荒漠化不仅表现为植被结构和功能的退化,也伴随着土壤性质的
退化。作者对共和盆地典型荒漠化区域设置样带进行植被、土壤调查,利用TWINSPAN 对研究区植被进行数量分类,在此
基础上确定荒漠化发展阶段类型及所包含的植被群落类型,分析了不同荒漠化发展阶段的植被群落组成、盖度、生物量及土
壤质地、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荒漠化梯度划分为未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轻度沙化草地、中度退化草
地、中度沙化草地。随着荒漠化的发展,群落组成从简单趋于复杂再到简单;群落盖度逐渐减小,其中未退化草地样方的平
均盖度达到48.40%±3.25%, 而中度沙化草地的平均盖度仅为15.34%±2.78%;轻度干扰下样方群落生物量先增加,随着干扰
加剧,生物量逐渐减小,轻度退化草地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均最高,中度沙化草地的均最低;土壤0~20 cm, 20~40 cm 层
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逐渐减小,粒度组成也发生明显变化。沙化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及粒度组成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共和盆地;沙质荒漠化;植被群落特征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 (2011 )12-1788-06
“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和干旱半湿润地区 4
盆地,海拔介于2 400~3 600 m ,总面积约1.38×10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引起的土地退化 km2 。研究区气候以高寒干旱、半干旱为主。内部
[1]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是当前国内外的 年均气温在 1.0~5.2 ℃之间,冬季严寒,夏季凉爽。
研究热点之一[2] 。我国是世界上受土地荒漠化危害 降水少,变率大,全区年均降水量在311.1~ 402.1
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荒 mm 之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均风速 2.1~2.7
漠化进程正逐步加剧[3] 。荒漠化的过程伴随着植被 m/s ,年均大风日数17.7~ 43.2 d,最多可达75 d 。
的退化[4] 。干旱半干旱区草地退化国内已开展了大 区内生态环境脆弱。研究区内流动沙地主要分布
量研究[5-9] ,草地退化特征指标涵盖盖度、生物量、 在共和县的塔拉滩、沙珠玉河两岸及贵南县的木
种群、生境、土壤性质及空间分布等,但系统全面 格滩。
的植被群落及土壤指标特征变化研究较少。已有的 1.2 研究方法
研究多集中于放牧引起的草场退化,通常是以围栏 (1 )样方设置
内外为划分标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 在不同时期遥感影像初步解译判读的基础上,
于草地退化分级多为人为确定,主观,随意。 于植物生长盛期(7、8 月)选取典型植被类型和典
青海省共和盆地是我国西部荒漠化最为严重 型荒漠化区域设置样带。样带设置以沙陀为中心向
地区之一[10] 。本文对共和盆地进行植被调查和植被 外延伸直至正常的草地,样方位置有流动沙地、丘
数量分类的基础上,将研究区荒漠化草地划分了五 间地、沙前草地、草地。本研究共设12 条样带(以
个等级,分析了不同程度草地沙化、退化的植被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于桥水库浮游藻类时空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lgae space-time distribution of Yuqiao Reservoir.pdf
-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藻类研究进展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lgae in the Nine Plateau Lakes in Yunnan.pdf
- 二维水动力学洪水风险分析平台设计与研发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2-D hydraulic modeling system for flood risk analysis and mapping.pdf
- 云南务坪水库大体积二级牵引式滑坡处理 Treatment of secondary drawing landslide with large-volume in Wuping Reservoir.pdf
- 云南地区种子植物区系过渡性地理分布格局的群落尺度分析 Geographical patterns of flora transition of seed plants at community scale in Yunnan, China.pdf
- 云南大理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补偿实践 Non-Point Source Agricultural Pollution Control and Eco-compensation Practice in Erhai Catchment,Yunnan Province.pdf
- 云南山区公路事故多发路段安全对策措施研究 Research on Safety Strategies about Traffic Black-spot on Mountainous Roads in Yunnan Province.pdf
- 云南春末夏初干旱的气候特征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Yunnan's drought in later spring and early summer.pdf
- 云南山地尾叶桉类林引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The effect of Eucalyptus uraphylla spp. introduction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in a mountainous region of Yunnan.pdf
- 云南杞麓湖生态脆弱因素分析 Analysis on Factors of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of Qilu Lake in Yunnan Province.pdf
- 关于做好2009年度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Circular on Working Performance Credential Examination on Registered Engineer for National Reconnaissance Design to be Well Performed in 2009.pdf
- 关于公共安全教育的思考 Thinking on Public Security Education.pdf
- 关于四沿化工安全的战略性思考与探索 Strategic Consideration and Exploration on Chemical Safety Problems in the Four Along Regions.pdf
- 关于地铁列车火灾人员疏散问题的几点讨论 Discussion on Some Problems of Evacuation from Metro Train Fire.pdf
- 关于天津滨海新区消防监督管理体系的思考 Some Thoughts about Research on Fir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Tianjin Binhai New Area.pdf
- 关于工会社会公信力研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实践要求.pdf
- 关于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的思考 Discussion on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Natural Reserves.pdf
- 关于建立我国科技志愿服务体系的思考.pdf
- 关于我国应急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Reflections on Emergency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China.pdf
-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若干问题的学理性思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