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oNTHE
THEORETICALSTUDIES
REACTIoNMECHANISM0F
NH3
CATALYTICDECoMPoSITIoNAND
Ir
oXIDATIoNoNSURFACES
ADissertationSubmitted
Normal
totheGraduateSchoolofHenan University
ofthe
inPartialFulfillment
Requirements
forthe ofMasterofScience
Degree
By
Cao
Supervisor:Prof.Yilin
May,2011
l 111111 1 III II U Ull IILll0
Y1
摘要
NH3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程度的危害性,所以必须采取有效
的、经济的手段将它们转化或者消除。因此人们提出了各种具体方法,催化氧化与催化
的一个好的途径,催化分解更是消除NH3并得到高纯度H2的一条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
重要途径。因此NH3在金属k表面反应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无论将NH3
并从原子水平上寻找他们的反应路径,Ir都
通过分解或者氧化转化为N2、H2或H20,
是一个很好的催化剂。
本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slab模型下,研究了NH3在不同h表面上的催化分
解与氧化行为,结果表明:
在NH3的逐步脱氢反应中,第二步脱氢反应活化能最高,是整个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
而NH2脱氢和加氢活化能都比较高,因此NH2是此表面最稳定物种。
一通道,NH3还可以通过下列途径分解:
Ⅳ吼—鲨jNH2—_二生专NH—型jⅣ—型-Ⅳ
NH—羔屿N,H,—马N,H—马N,
N—二马N。H二马N。
于短桥位。在NH3的逐步脱氢分解过程中,N.H键的断裂要比N.N键的形成容易,N2
分子的形成是NH3脱氢分解的速控步骤,而NH是该表面上的主要稳定吸附物种。能垒
分解表明,反应物的几何形变、反应物与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过渡态中物种之间的
相互作用不利于反应的发生,是构成活化能的主要因素,而过渡态中的物种与表面之间
的作用是降低活化能的主要因素。
11)上的桥位,
底物金属原子的s、d轨道相互作用而吸附于顶位。NH2稳定吸附在Ir(1
lO)相比,脱附比分解更容易。
在此表面是分子性吸附,与Ir(100)和lr(1
(5)在Ir(1
OH共吸附时的相互作用是促进了它们在此表面的吸附,NHx与H20的共吸附作用削弱
能垒较低,反应更容易进行。
关键词: NH3,Ir,吸附,分解,过渡态,第一性原理
ABSTRACT
of whichwilldoharmtothehumankindsan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LDMOS漂移区结构优化的模拟研究.pdf
- 第十六届世锦赛中外男篮球小前锋技术特征对比分析研究.pdf
- IRL国际文学翻译形势报告》解读研究.pdf
- IRM2等三种小鼠骨髓细胞辐射抗性的比较研讨.pdf
- IRMCF341在车用空调压缩机驱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pdf
- LDO低压差一性稳压器设计研究.pdf
- 近视眼LASIK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的研讨.pdf
- 第十四章 让议论文充满感情研究.pdf
- 第十五章 丰厚议论文的底蕴研究.pdf
- 近水平薄煤层开采技术分析与实践研究.pdf
- IR在尼龙斜交轮胎中的应用试验研究.pdf
- Is Process as Important as Outcom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Chinese Context研究.pdf
- 第四纪加积型红土与下蜀黄土理化特征对比及环境意义研究.pdf
- 第四系地层隧洞变形监测及稳定性分析研究.pdf
- 第四章 英勇拼杀的立国战(概况篇 下)研究.pdf
- LDPC码技术及其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pdf
- 第四章 英勇拼杀的立国战(概况篇上)研究.pdf
- 第五次宏观调控当止于何处研究.pdf
- ISAT在预混气多孔介质中燃烧的应用研究.pdf
- 近自然森林经营在辽东山区次生林恢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