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机失调对脾胃的影响 乔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气机失调对脾胃的影响 乔洵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气机失调对脾胃的影响 乔洵 乔洵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 福州 350000)   【摘要】 在中医看来,脾胃为人体气机运行的枢纽,脾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从而相辅相成,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精微的输布。脾气宜升胃气宜降。脾胃气机升降失调,临床多与肝气郁结,脾土得不到肝木的疏泄有关。故临床用药在调理脾胃的基础上,常稍佐疏肝胆之气的药以辅助脾胃升降之气。   【关键词】 脾胃;胃炎;升降;疏泄;不换金正气散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219-02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多缺乏特异性症状,若有症状发生,临床表现多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如饭后饱胀,嗳气,泛酸等,或伴有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或疼痛。”中医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络痛)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痞),属“胃脘痛”,“腹胀”,“嘈杂”,“心下痞满”,“痞证”。[1]   《黄帝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2]即脾、胃、肺、膀胱都参与了水液代谢和气血津液的生化,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其中脾气主升,是指升清是其重要功能,而“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升清”,即“清”的吸收和上输,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使全身得到营养,故说“脾宜升则健”。胃气主降,即在胃气的作用下,让腑浊气下降。即胃中食糜能下输入小肠,以进一步腐熟与化物,故胃气以降为顺,是重要的生理特性,故说“胃宜降则和”。在生理上,脾胃升降相辅相成,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化生精微,灌溉四旁。所以脾胃正常生理功能的实现是脾升胃降的结果。同时脾胃升降还主持着肝、心、肺、肾四脏的升降。反之,其余四脏的升降也对脾胃的升降产生影响。其中,肝主疏泄,对脾胃的气机升降起到了重要作用。[3]   肝主升, “肝气宜升,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4]说明肝之升有赖于脾之升。反之脾胃的升降功能也有赖于肝胆之气的升发、疏泄才能升升不已,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对胃的通降起到了支持的作用,胃的通降可制约肝疏泄太过,二者一升一降,相辅相成。叶天士认为“阳明胃土,独挡木火之侵辱,所以制其冲逆之威也;胃土大虚,中无砥柱,俾厥阴风木之威横冲震荡,中流砥柱,斯肝木凝然,则知培植胃土乃治病法程”。故在非病理状态时,肝木的冲逆之气可被胃土抵制。可看出胃对于肝的制约作用。反之,可以理解肝对脾胃的升降也起到了调节的作用。而在病理情况下,“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5]   “阳明胃土,独挡木火之乘辱,木火一旺,首犯胃土,木乘土位,阳明必虚。胃厚可制肝逆,胃虚制约不力,必遭乘克。胃有浊邪,阻滞气机,引动肝木等。其关系类型主要有厥阴盛冲逆阳明和阳明虚厥阴来乘两种。 如医案中提到肝风内扰,阳明首当其冲肝风鸱张,胃气必虚”。[6]可见在病理状态下,气机郁滞以肝为首,治胃不忘调肝。   所以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为:(1)邪实:外感寒邪称虚入府,留于胸腕;饮食无度食积难消;情志刺激气机郁滞。(2)正虚:脾胃阳虚,脾运不健;胃纳呆钝。病位:脾胃。病机看似与肝胆无关,实则密切相关。若肝木过盛则横犯胃土。若胃土虚弱,则其制约肝木无力。总言之,一切病因皆造成了气机的阻滞,气化不行,而食积痰饮等病理产物,随即产生,故慢性胃炎的病人大多本虚标实。病程初期,多实,病在气分,久病多虚或虚实夹杂或寒热错杂,病在血分,“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气分主症表现为:胃脘胀痛,时作时止,痛无定处,嗳气或矢气可减轻,因为揉按气散则痛减。血分主症表现为: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舌质紫暗沉无光泽。寒主症表现为:隐痛,喜温,畏冷,四肢不温,舌淡苔白。热主症表现为:胃脘痛,喜冷饮,口干或苦,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多数。   胃痛“初病在气,久病入血”,治疗以调气法为主,调气不应则和营。主要有五个方面:(1)调补气血(2)调和升降(3)调理脾胃(4)调气以疏肝泻肝(5)调气以活血化瘀。吾常用平胃散加减以治疗脾胃疾病,若有寒湿常加藿香、半夏,若有湿热常加生姜、黄连、黄芩,若有气机郁滞偏寒加木香、香附,化热则用金铃子散。肝气郁结嗳气频作用柴胡、青皮、陈皮,若肝气横逆犯胃,连胸胁闷痛则用柴胡、郁金。特别指出“通降”是治疗胃炎之大法。慢性胃炎不论寒热虚实,内有郁滞这个病机是共同的,当疏其壅塞,消其郁滞,并承胃腑下降之性祛郁生新,若气滞实证,应理气通降,即使脾虚气滞,仍应用陈皮、青皮、香附、川芎等行气通降,后酌加小量黄芪、党参、白术固本补虚,反收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