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岗镇渍害低产田治理工程技术探讨.docVIP

沙岗镇渍害低产田治理工程技术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沙岗镇渍害低产田治理工程技术探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沙岗镇渍害低产田治理工程技术探讨 黄钟瑞   合浦县水利局 536100   【摘 要】沙岗镇位于合浦县西部,地处南流江出海口,其东西侧为江,北面靠山,南临大海,地形处于山丘向滨海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呈两边高,中间低。沙岗镇属于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太阳辐射极为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霜期短,日照时间长。多年平均气温23℃,全年日照总时数1921小时,其中3~10月日照时数达1410小时,气候极适宜于作物生长。区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67毫米,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58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0~80%。   【关键词】沙岗镇;渍害;产田;治理;规划;工程技术   沙岗镇农田大部分分布在南流江冲积平原上,地质属于近代海河混合冲沉积物,农田土质自上而下有粗细之分,表土为砂质壤土至轻粘土,底层为细砂,下层为红树林残体,区内土壤的基本特征是:成土母质为滨海沉积物,土壤熟化程度高,因底层有红树林残体而易变酸,有明显分层,耕作层养分:有机质2.37%,全氮0.116%,全磷0.026%,全钾1.25%,PH值4.5。农田属于有机质低,缺磷严重,钾元素丰富、酸性重的淡酸田   第一章 渍害田成因及规划   第一节 渍害田成因   1.地形地貌因素:   沙岗镇位于南流江出海口,区域内沟道纵横,且淤积严重,南临北部湾,地势呈两边高,中间低。灌区内农田高程一般在1.5~3米之间,而周边高程大多在3米以上,海洋中等潮位为2.4米,因此极易形成上有江河洪水下压,下有海洋潮汐倒灌顶托的局面,特别是低洼地方,内涝暗渍更为严重,加上农田排水条件较差,形成渍害。   2.气候及水文地质因素   沙岗镇地处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气候区,雨量多且相对集中在水稻生长期的5~8月,因而土壤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加上受地形地貌影响,区内地下水资源极为丰富,农田地下水埋深一般在0.1~0.3米之间,加上排水不良,地下径流条件差,常伴有冷泉渍和出溢,形成渍害。   3、土壤的人为因素   沙岗镇主要稻作区,由于长期稻作,造成犁底层密实阻水,极易产生上层涝水,影响作物根系发育,同时在海洋咸陆过程中,土壤中除含有氯化物为主的可溶性盐类外,还有红树林残体分解出硫化物等有毒物质,加上有机质分解不完全,形成有机酸及低价铁,锰等有毒物质,形成渍害。   同时长期以来,农田的基本建设大都是重建轻管,重灌轻排,注重排地面水而忽视排地下水,田间配套工程差,灌排不分,另外由于农民缺乏科技意识,习惯于传统的串灌和漫灌技术,加上渠道渗漏严重,人为地提高地下水位,也导致农田渍害。   第二节 渍害田特点及治理规划   由于地势低洼,并受海潮顶托影响,区域内农田的地面排泄和地下径流条件差,土壌长期处于饱和状态,质地粘重,自然透水性不良,导致水稻根系活动层次、气比例失调、理化、生物性状差,有机质分解缓慢或分解不完全而产生有机酸、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使土壤形成黄绿色的还原潜育层,加上其它有毒物质的影响,恶化了农田土壌环境,使沙岗镇渍害田表现出:渍、湿、粘、烂、酸、毒等特点。   沙岗镇渍害田主要是由于排水不良,使土壤返盐、反酸而形成,因此治渍应先治盐去酸,农田排水根本任务是排除过多的水分、盐分及酸毒物质,土壤通气状态,控制地下水和土壌水。因此渍害规划治理主要是围绕开沟、撤水这一工程措施透行,以大面积初步治理结合小范围高标准治理为原则。   第三章 渍害田治理工程排水系统设计   沙岗镇渍害田治理工程共5000亩,其中大山片1800亩,贤屯片   3200亩,由于两片的排水系统设计基未相同,在此仅选择大山片排水工程进行设计,基本资料:治理集雨面积 F=2.635km2,土壤含水层平均渗透系数 K= 0.6m/d;十年一遇24小时设计雨量 P10%=311.1mm。   第一节:设计排水标准   1.设计排涝标准:要求灌得上,排得出,田间工程基本配套,具有一定治渍能力,治理效果达到当地中产水平。排涝标准采用十年一遇为设计雨型,并采用一日暴雨三天内排至作物耐淹水深以下。   2.设计排渍标准:排渍标准以地下水位埋深和下降速度控制指标。初步治理采用本稻晒田五天后地下水位降至 0.3米,高标准治理采用晒田五天后地下水位降至 0.5米。   第二节 暗管排水设计   一、暗管理深   考虑到长期运行中暗管可能产生淤积以及最小管径制作条件限制等,最后选定暗管管径 d= 0.06m   2.暗管坡降确定   治理区土地较平坦,理设暗管实际长度为90米/条,按暗管内的水流流速满足不产生淤积的最小流速为依据,参照国内外已有经验,选用暗管坡降 i=1/500。   3.管材及滤料选择   管材采用水泥土管,此管制作简单,价格低廉,每节管长33厘米。同时作为试验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