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典型找矿预测科研实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章典型找矿预测科研实例

* * 第七章 典型找矿预测科研实例 一、石英脉型金矿床成矿预测—以山西XXX金矿床为例 针对科研项目关键地质找矿问题,结合本类型矿床成因模型、关键控矿因素、成矿定位机理以及针对性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GIS等找矿方法技术运用,阐述成矿预测思路、技术路线、针对性方法技术选择以及勘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找矿实践进行讨论和讲解。 1、矿区地质 1)地层 矿区内地层单一,主要为上太古界五台超群中石咀群,岩性主要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局部夹浅粒岩薄层。地层总体产状与片麻理方向基本一致走向50-80°,倾向南东,局部北西,倾角30-80°,一般为50-60°,呈北陡南缓趋势。另在矿区的局部地段可见残留的大小不一大理岩残留体,属上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灰岩接触热变质产物。 2)构造 矿区位于同走向的义兴寨脆性断裂带和龙山脆性断裂带之间。这些断裂构造有长期的活动历史。中条期是发育的鼎盛时期,控制了成群(带)的西向变辉绿岩(脉)。至燕山期又进一步生成北西向横张断裂的次级派生构造-近南北向压扭性断裂为赋矿构造系统,走向355°,破碎带宽3米至数十米,其中有透镜状角砾岩和断层泥,为良好的容矿系统。 断裂构造主要为北西向张扭性断裂。该组断裂构成区域构造的基本骨架。 北西向断裂以尧沟-义兴寨断裂及牛家川-杏树沟-龙山断裂规模最大,断续延长数千米至十余千米,走向一般305-335°,倾向南西,倾角65-85°,沿走向略呈“S”型,其破碎带宽一般数米至十余米,由大小不一杂乱分布的棱角状、次棱角状构造角砾组成,普遍具高岭土化、褐铁矿化、局部具绢云母化、硅化。在构造带内,多发育后期扭裂面或透镜状断层泥,显示断裂以先张后扭为主的活动迹象,断层水平断距数米至数十米不等,最大水平断距达500m。该组断裂旁侧多发育同向、同序次的次级断裂或低序次的“入”字型断裂,断裂活动时间较长但主要发育于燕山期。 3)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为五台-吕梁期、燕山期和喜山期岩浆岩。 五台-吕梁期岩浆岩主要为分布于老变质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变质辉绿岩、花岗伟晶岩、长英质细晶岩。 燕山期岩浆岩为辉绿岩脉、闪长岩杂岩岩体、花岗斑岩脉、酸性次火山岩和与酸性次火山岩相伴的次火山岩脉。其中酸性火山岩在矿区内分布较为广泛,且与本区金、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其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由河湾、铁塘硐、南门山、金鸡岭四个角砾岩筒组成。 喜山期岩浆岩主要为(橄榄)玄武岩脉分布于矿区南东部,沿裂隙贯入,具尖灭等距再现现象,规模较小。 2、典型矿脉特征分析 在矿区,已知有15条规模较大的含金构造蚀变岩脉带(图8-1),自东向西依次为m0、0、无名1号、无名2号、1号、m1号、2号、3号、m3、4号、5号、6号、10号,其规模、产状见表2-1。其中以3、5、7号脉带规模最大。 主要含金石英脉带统计表 1300 85°-87° SWW 356° 10 1500 78°-85° SWW 356° 6 2100 80°-89° NEE-SWW 355°-357° 5 300 80°-85° SW 325° 4 500 80°-85° SWW 355° m3 560 89°-90° NEE局部SWW 355° 3 420 80°-90° SWW 357° 2 不详 80° SW 310°-330° m1 650 80°-85° SWW 357° 1 150-200 80°-85° SW 320°-340° 无名2 700 75°-80° SW 320°-340° 无名1 1000 72°-85° SWW局部NEE 356° 0 区内1600 73° SW 325° m0 倾角 倾向 总体走向 已知脉带总长(m) 产状要素 脉带编号 含金石英脉带走向主要为北北西355°,次为北西325°(m1、无名1、无名2、4号脉带)。主要分布于河湾火山颈-铁塘硐角砾岩筒间及其附近,北北西走向的脉带总体呈一向北行的“入”字型左行雁行排列,5号脉带似领头雁。 图8-1 山西某金矿岩金矿矿脉分布位置示意图 1.寒武系;2.长城系;3.玄武岩;4.辉绿玢岩;5.闪长玢岩;6.闪长岩(孙家庄杂岩体);7.浅成相酸性岩;8.石英斑岩;9.长石石英斑岩;10.矽卡化隐爆角砾岩;11、12、13.辉绿岩;14.斜长片麻岩;15.金矿脉及编号;16.磁铁矿体;17.隐爆角砾岩筒;18、19.断裂;20.地质界线 1)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以m0#脉为代表,产于较大规模的北西向张扭性F8大断裂中。脉带走向325°,倾向南西,倾角73°,含金矿脉在其中局部富集,连续性较差。围岩蚀变以钾化(赤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为主。矿化以金及多金属硫化物为主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