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新的发展观 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社会以及人的能力的迅速发展,确实使人类在控制自然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宏观领域,人类制造的宇宙探测器已经飞出了太阳系,在微观领域,我们已经深入到原子核内部的研究,并把成果应用于解决能源问题和武器制造上。 人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好,我们的前途就会越来越光明。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是不可持续的 传统的发展模式给我们人类造成了各种困境和危机,它们已开始危及人类的生存。 (1)资源危机。 (2)土地沙化日益严重 (3)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4)物种灭绝和森林面积大量减少。 (5)全球气候变暖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是要使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人类在地球上世世代代能够生活下去。 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 自然系统是一个生命支持系统。如果它失去稳定,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不能生存。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 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 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后代而共同努力。 为引导和鼓励全世界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宣言》郑重宣布会议提出和总结的7个共同观点,26项共同原则。 叙述了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规定了保护环境,别是保护自然资源的要求。 大会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 我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 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1、公平性原则, 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具有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代际公平性, 二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 三是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 2、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3、协调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使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协调人类社会经济行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 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协调人类的持久生存与资源长期利用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和谐统一, 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能力的和谐统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