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儿科疾病的中医药治疗PPT
儿科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XXX镇卫生院 XXX
概述
数千年,中医药为小儿保健、疾病预防及治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医历来重视体质因素,强调整体观念,对小儿疾病根据症状、舌脉、指纹、体质采用辨证施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辨别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近年来,抗生素滥用带来的副作用和细菌产生的耐药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小儿的身心健康,但中医药治疗疾病时祛邪而不伤正气,且能提高小儿的抗病能力。
中医中药治疗儿科疾病方法多样,除内服外,还有穴位贴敷、推拿按摩、针灸、捏脊、刺四缝、中药直肠灌注、中药熏蒸、中药足浴等方 法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特别在防治小儿咳喘、体虚感冒及过敏性鼻炎等疾病方面,冬病夏治、冬病冬治、膏方等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了中医的优势,还解决了小儿吃药打针的不便的问题,深受患儿及家长的欢迎。
治疗方法
内治:中药内服是儿科应用最多的治法,要因人、因病、因时,依据辨证论治,选择不同剂型的中药及不同给药途径。
1.剂型:
内服汤剂:中药饮片煎煮后的药汁。
例如,发热患儿的治疗,一般以汤剂疗效最好。
2.给药途径:
1)直肠滴注:适于口服困难及呕吐严重的患儿。
2)肌肉注射:中药针剂(炎琥宁,喜炎平等)
3)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喜炎平,炎琥宁等)
4)鼻饲法
插胃管
5)蒸气及气雾吸入法
气动雾化器(喷射式)
超声雾化
贮雾罐辅助
常用外治法
敷贴法
药浴法
涂敷法
热熨法
针刺
药袋法
捏脊
艾灸
外治法
穴位贴敷(疗法)
将新鲜中草药捣烂或用药粉加水、米醋调成药膏外敷体表的一种外治法。可起到消肿、消炎、解毒作用。
如用鲜仙人掌或鲜芙蓉叶捣烂、或青黛粉调醋敷于红肿之腮部治疗腮腺炎;
白芥子粉加面粉、加温水调成糊状,敷于背部,助肺炎喘咳后期啰音吸收;
用丁香、肉桂等药物撒于普通药膏上贴于脐部治疗泄泻等。
在夏季三伏天(最热)取元胡索、白芥子、甘遂、细辛研未,调生姜汁,调成药饼,中心放少许麝香,敷于肺俞、百劳、大椎、肾俞等穴,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外治方法
※捏脊疗法
方法:对督脉及膀胱经进行拿捏。
作用:调整阴阳,疏理经络,行气活血,恢复脏腑功能以防疾病。
常用于治疗营养不良、遗尿、腹泻及消化不良、厌食、免疫力低下等。
捏脊的操作手法: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
外治方法
针灸疗法:常用于遗尿、哮喘、腹泻、小儿麻痹症、脑炎后遗症等。
取穴与成人相同,但小儿不合作,宜浅刺、速刺。艾灸一般用间接重灸穴位。如针刺人中、合谷、涌泉、用于抽搐。灸百会用于昏厥、肢冷等。
外治方法
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有促进气血流行、经络通畅、神气安定、脏腑调和的作用,从而达到法邪治疗的目的。
常用于治疗腹泻、惊厥、腹痛、脑瘫,厌食、斜颈、营养不良、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等。等证。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快柔和为原则。一般取穴方法及时间是:补脾土10 分钟、揉中脘7 分钟,揉按足三里、推六腑、逆运八卦。推三关各2 分钟,揉脐各5 分钟,每日1 次,7 日一疗程。
外治方法
※刺四缝
位置:食、中、无名指及小指四指中节。
作用:清热除烦,通畅百脉,调和脏腑。
常用治小儿营养不良证、厌食证。
操作:
皮肤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毫针、或注射针头针刺,约一分深,刺后用手挤出黄白色粘液、每日刺1 次,直到针刺后不再有黄白色粘液挤出为止。
外治方法
拔火罐法
促进血液循环、营卫运行、祛风散寒、舒筋止痛.
适用于小儿肺炎、支气管炎、腹痛、哮喘、遗尿等,一岁以上用此法较好。
注意事项:高热抽搐,皮肤过敏、水肿、有出血倾向、营养不良及皮肤感染者,不宜拔罐。
拔火罐操作:
用口径4~5 厘米之竹筒或圆口玻璃杯,先在局部涂上凡士林,然后将酒精棉球点燃,置杯内数秒钟。取出棉球,迅速将罐紧紧罩在选定的皮肤上;由于负压,皮肤吸入罐内而凸起,约5~10 分钟后取出。
外治方法
中药洗浴法:利用中药液及蒸汽熏洗人体体表的一种外治法。
可配合治疗小儿运动发育迟缓、小儿脑瘫;小儿皮肤病、轻症黄疸等。
外治方法
药袋法:通过囊袋里芳香中药的药性,起到安神益智、开胃醒脾的功效。研究表明,香囊中的药物散发出持续的芳香气味,刺激人体呼吸道黏膜产生了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对病毒、细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因而起到了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外治方法
热熨法是采用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用:疏通经络,温中散寒,畅通气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空分车间安全用电管理制度.docx VIP
- 2025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入库题库与答案.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2024)黔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结构动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答案.pdf VIP
-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检查重点事项指导目录.pdf VIP
- 月度绩效考核评分表(通用类).docx VIP
- CNAS-CL02-2023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docx VIP
- 法医临床司法鉴定考试题.docx VIP
- 地面、墙面、吊顶施工方案汇总.doc VIP
- 新解读《GB_T 23169-2019发制品 教习头》最新解读.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