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陕西经贸学院学报.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文出处】陕西经贸学院学报

【原文出处】陕西经贸学院学报 【原刊地名】西安 【原刊期号】199901 【原刊页号】39~41,58 【分 类 号】F10 【分 类 名】国民经济管理与计划 【复印期号】199906 【 标 题】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内在机制 【 作 者】李建华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内容提要】投资主体利益多元化是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内在机制。必须在地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二者兼顾,使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最优配置,整体效益和效率达到最高,从而优化产业结构,解决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 【关 键 词】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内在机制/比较优势 【 正 文】   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保证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地区资源,从而使区域经济获得较高效益的重要基础。80年代以来,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一直困绕着改革和发展,妨碍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而引起政府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针对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目前,理论界大致有这么三种观点[1.2]:一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说;二是经济体制因素说;三是产业组织结构说。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但都没有从造成这种问题的内在机制上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对此笔者认为:投资主体利益多元化是造成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内在机制。只有从实际出发,正视投资主体的不同利益,才能在此基础上解决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       一、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表现及内在机制   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我国中部与东部工业结构的相似率为93.5%,西部与中部工业结构的相似率为97.3%,分别比1981年增加了13.8%和6.9%。1978年全国只有两个省生产洗衣机,目前已扩大到23 个省,而电视机和电冰箱则分别扩大到29个和23个省(市,区),小纺织、小化工、小炼油更是遍地开花,有关部门对全国30个省(市、区)的“95”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汇总统计后发现,各地所选支柱产业大多集中在汽车、电子、石化、机械等工业上,而且产业内重点发展的行业和产品也极为相似。调查统计显示,以汽车为支柱产业的地区有22个,机械25个,电子24个,石化23个,建筑和建材19个,冶金15个。而这些都属于我国的支柱产业,均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1]。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何在呢?试分析之。   众所周知,由于国内外条件的制约和发展决策的选择,我国长时期内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在经济管理体制中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同时,我国的区域产业结构是在一个相当严密的自我封闭的环境下逐步形成的。这种向重工业倾斜和以重、轻、农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下,国家是唯一投资主体,经济利益具有一元化的特征,国家可以根据需要配置资源,使国家整体收益最大化,显然不会出现诸如“重复引进,重复建设”等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   如果说,80年代以前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主要是由国家调控的结果,那么,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调节的取向加大,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主要是由市场机制和地区经济利益驱动的结果。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在市场导向的作用下,区域产业结构摆脱了完全按照计划进行投入并形成结构体系的轨道,逐步与市场需求结构的要求对接。应该看到,这种变化正是支撑改革十多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   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投资主体已经多元化,不再集中于中央政府,而更多的下移到地方政府、企业、集体、个人。在此过程中,国有资本的比重不断下降,各种社会资本的比重不断上升。这个趋势还在继续。在存量部分中,各种要素被固化在不同的隶属关系中,难以按照集中化和发挥优势的原则实现优化重组;在增量部分中,投资决策分属地方与中央等不同的管理系统。同时在改革过程中措施不完善形成了局部利益过分强化的决策体制,地方政府的经济权力得到了极大的强化。于是在多元利益的驱动下,各地区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不顾其它地区利益和国家利益,虽然可以使地区资源配置最优化,但却不能保证资源在国家范围内达到最优配置。这样,必然造成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最终导致资源配置出现偏差,地区产业结构趋同。   另一方面,产业的空间合理配置和区域经济合理分工主要不是靠政府,而是靠大型产业资本集团来完成的。而在中国原有体制下,企业对地方政府存在着很强的依附性,缺少有能力跨地区对资源要素实行优化重组的大型、特大型产业资本集团。这种状况在改革过程中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于是当国家鼓励某一产业发展时,各地为寻求自身发展,取得国家支持,不顾实际条件,盲目上项目。造成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地区经济结构雷同。由于新建企业多,占用大量建设资金,极大地妨碍了原有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使产品缺乏竞争力。以致使一些新建项目投产之日就是亏损之时。90年代以来以大上汽车为代表就是典型一例。这同样是由于在多元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