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价值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价值分析
吴红丽(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 广西梧州 543000)
【中图分类号】R25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9-0091-02
【摘要】“瘀血”是患者病理发生变化过程中的产物,可以说是疾病前期的表象,能够对于人们脏腑器官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导致疾病的产生,一旦处理不及时将会产生严重后果。活血化瘀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关键词】活血化瘀 临床应用 中医
活血化瘀法被认为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所独有的治疗方法,能够对于血瘀证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这一理论的提出最早可以在《内经》中找到,之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对此也有详细说明,例如抵当汤、桃核承气汤等[1]。清代唐容川在其《血证论》中写到类似于凡离经之血皆为瘀血的观点。王清任也提到过“百病不离乎气,不离乎血”的说法,他认为血瘀是导致各种病症的原因,运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当瘀血清理后病症也就自然消失[2]。活血化瘀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下面就其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运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1 瘀血的概念及认识
“瘀血”指的是血液产生凝滞,失去了原有的血液功能,可以使得人体脏腑功能发生失调,严重时引起疾病发生。只要是人体血脉产生瘀滞不畅,由此所引发的临床中的各种疼痛表现都可以叫做“瘀血”[3]。由于瘀血的概念涉及范围较多,各方研究的观点也各不相同:有人理解为瘀就是受污染的血,也有人认为瘀血涵盖了所有血症,还有些人理解为影响血液循环的障碍。我们的理解是血液在人体中正常循环过程中,如同流水一般,一旦某些特殊情况会引起人体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瘀血形成,这里导致瘀血产生通常包含气、血两个方面的因素。气指的是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也可以说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血指的是气能正常运行的基础,所以古代有这样的说法:“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瘀”,因此,“瘀血”的产生不能单单从血的异常中查起,还需要从气的异常中查找瘀滞之法。
2 活血化瘀法的适应证
①疼痛:患者产生疼痛则说明血液不通,是因为气血不畅,导致疼痛发生,疼痛有多种方式,不会自然消失,经常反复。②肿块:人体各组织器官,由于血液不畅,导致肿块产生。③瘀斑:舌质、口唇、粘膜、皮肤出现青紫现象,产生瘀斑或瘀点,例如腹壁静脉曲张、肝病的蜘蛛痣、血小板减少性紫镶。④出血后挟瘀:内科临床中常见的出血现象,例如尿血、便血、咯血、呕血等。此外,某些神经系统症状: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偏头痛等。患者通常舌质呈现紫暗或者暗红色。脉象通常兼涩或沉,以弦脉为主[4]。
3 临床应用上的分类与治疗
3.1化瘀止血法适应于瘀血证的出血阶段,如呕血、咯血、便血,治宜化瘀止血,用化血丹(田三七、花蕊石、血余炭),其中花蕊石化瘀止血;田三七活血化瘀止血,血余炭止血.三药合用,有活血化瘀止血之效。
3.2清热化瘀法适应于按血证而有热象者,如热迫血妄行,而致吐血、衄血、咯血、皮肤青紫等,治宜清热凉血化瘀,用犀角地黄汤(丹皮、犀角、生地、赤芍)。方中犀角(可用水牛角代)清热凉血,解毒;生地养阴清热,凉血化瘀,赤芍凉血散瘀;丹皮泄血中之伏热,凉血散瘀。
合而有清热凉血化瘀之效,治瘀血证之有热象者。
3.3补血化瘀法适应于瘀血证而兼有血虚者,宜补血化瘀,用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川芍、当归、白芍、熟地)。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熟地滋阴养血,当归补血和血,白芍养阴和营,川芍活血,并行血中之气,合而有补血化瘀之效。
3.4理气化瘀法适应于气滞血瘀者,宜血府逐痰汤(当归、赤芍、生地、川苟、红花、桃仁、柴胡、牛膝、积壳、桔梗、甘草),本方升阳散结行滞,活血祛瘀,以桃仁、当归、赤芍、红花、生地行血消瘀,凉血养血;柴胡积壳,疏肝行气,开胸散结;活血行气,桔梗引药上行,并协同柴胡、川芎以升阳散郁;牛膝引瘀血下行;甘草调和诸药。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痛、胁痛、头痛,效果良好。
4 体会
4.1 应用范围
“瘀血”的产生来源于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结果,它作为诱因能够导致各种脏腑组织病变的发生。所以,根据“瘀血”产生位置的不同往往出现的病症不同。但不论病症产生在哪里,通常临床都会出现出血、肿块或者疼痛现象并伴有脉象细涩、瘀斑、肌肤甲错或者舌色暗紫等症状。所以,一旦患者出现上述现象时,可以采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
4.2 用药配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