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磁课件-Lecture3.ppt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地磁课件-Lecture3

* Plume Movies Lecture 3 地磁成因与地磁极性倒转 地磁场成因是地球科学的前沿课题,对她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地球本体,而且是比较行星学的重要研究范畴. 合理的地磁起源模型应该能解释地磁极性倒转、长期变化、西向漂移等实验和观察事实. 对地磁场起源有过很多种假设(朱岗昆先生书105-112页) MHD模型普遍被接受,即地磁场起源于地球外核流体运动. Plume Movies 地球外核物性状态与动力过程? Fe为主,~10%轻元素(S or Si, O, but no firm evidence) 认识高温高压状态下Fe的性质至关重要 认识的途径:冲击波、金刚石压腔、分子动力学 由于我们缺乏对OC的认识,OC流体如何运动?自维持发电机如何产生?驱动力? Glatzmaier等(1995)模拟球壳流体得到磁力与Coriolis力相当,是不可忽略的. 缺陷:D??太大,not real Earth Plume Movies 地球内核物性状态与动力过程? Fe为主,with a little Ni Stevenson等(1983)根据古地磁提出,IC~3500Ma 早期的MHD发电机模型将IC看成是绝缘体, 90S看成有限导体 地核发电机的驱动力 -Compositional and Thermal convection,由于IC Grows, Thermal convection对地核发电机的相对贡献在地球早期比现在大 IC在地磁起源的作用如何? IC的研究对行星有何启示? Plume Movies 地磁极性倒转 Brunhes(1906)--火山岩 Matuyama(1929)-火山岩-时代 60年代确定了地质历史时期地磁极性频繁倒转 1-研究历史: Plume Movies 2-地磁极性倒转模型 Cox(1968) Model Interaction between dipole and non-dipole field 非偶极子场是触发机制 困难:dipole~2?104year Non-D~2-4?102year 二者耦合是困难的 Plume Movies 地磁极性转换与地球动力学 地磁极性倒转是20世纪地球科学的重大发现之一,在一定的程度改变了人类对地球演化的认识. 但直到今天我们对地磁极性倒转的机理仍缺乏认知.如何加深该领域的研究? 转换场形态学研究、MHD、Long-term 磁倾角 剩磁强度 地磁极性转换与地球动力学 早期对M-B极性转换的测定 Hillhouse et al., EPSL, 1976 中国黄土记录M-B极性转换期间地磁场形态学 极性转换过程由多次快速倒转构成 极性转换持续时间约5千年 Zhu et al., EPSL, 1994 M-B极性转换记录 南大西洋-10cm/yr Yamazaki et al EPS, 2001 M-B极性转换持续时间:6953 ? 1285年( Clement, 2004) 地磁强度变化超前于地磁极性倒转18000年 (Singer, 2005) These data support the claim that complete reversals require a significant period for magnetic flux to escape from the solid inner core and sufficiently weaken its stabilizing effect (Singer, 2005). 中国黄土记录M/B 极性转换过程 南大西洋记录M/B 极性转换过程 发现不同地区记录的同一极性转换期间地磁极从统计意义上来说,具有环太平洋分布特点 Zhu et al., CJG, 1995 通过比较前人从理论地磁得出的核幔界面流体运动速度和从地震学得出的下地幔结构.发现地磁极变化路径与下地幔地震波高速区相对应,这表明 地磁极性倒转不仅与外核流体运动相关,还受控于下地幔结构的变化 ? 假定地核提供的总热量是常数时的核幔界面热流. 红(蓝)表示大(小)于平均值的等值线(20,000 yr). 看不同热流情况下磁场的变化 (A, C)表示频繁倒转 (E)无倒转发生. (F)几乎无偶极子场. (H) 热流场随下地幔结构变化 From Coe’s Homepage (a) 均匀流场-40万年两次倒转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