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国内外北极报道的极地传播探索-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第23卷 第3期 浙 江 传 媒 学 院 学 报 Vol23 No3
2016年6月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June 2016
基于国内外北极报道的极地传播探索
薛诗怡 余敬中
摘 要: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北极问题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性议题, 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国际社
会的关注。 但通过查阅并梳理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等与北极、 极地传播相关的论文资料, 发现极地传播
仍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文章回顾中国和北极的历史渊源, 分析了全球对北极地区的传播态势, 梳理了近
十年国内外北极相关报道, 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内对北极的科考实践成果和中国对北极地区的传播现状, 并
结合亲身经历提出极地传播概念, 对中国极地传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北极报道; 极地传播; 探索研究
作者简介: 薛诗怡, 女, 博士生。 (中国传媒大学 传播研究院, 北京, 100024)
余敬中, 男, 新闻学硕士。 (中央电视台 财经频道, 北京, 100020)
- - -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6552 (2016) 03 0054 08
一、 引 言
(一) 极地传播概念及理论依据
极地传播在中国还是一个新概念, 关于其理论与现状的文献非常罕见。 以北极为关键词在中国期
刊网全文数据库查阅到 11052 篇, 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查到20 篇, 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查阅
到241篇涉及北极的选题, 在超星图书数据库里查阅到了关于北极的图书77 部, 但几乎都是北极生态
环境、 气候变化、 法律制度、 海洋生物、 资源开发、 国际关系与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至今没有搜
到有关北极传播的相关学术论文与著述。 用百度学术搜索引擎查阅极地报道搜索到了相关的3 篇文章,
分别是 《极地报道的魅力》 《雪龙号纪实》 《中国极地科普的教育与实践———结合国际极地年中国科普
活动》, 而查阅了相关的英文期刊只在 IEEEXplore 里查到一篇题为 Research on Chinese Polar Knowledge
[1]
Repository anditsInfrastructure (《中国北极知识库和其框架研究》 ) 的文章, 这篇文章分析了建立中国
南北极极地考察数据库的构想, 这个选题是受维基百科启发, 数据库将为研究者提供中国南北极科考
的相关信息, 而其余的论文都是在自然科学刊物上发表的专业性论文。 《极地研究》 是集中反映南北极
多学科考察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而有关极地传播的相关文章也极为罕见。
在国外学术期刊搜索到极地传播比较相近的一个概念 “气候传播”, 这是由国内第一个启动气候传
播项目的学者郑保卫提出的, 其定义为: 气候传播作为一种传播现象, 是将气候变化信息及其相关科
学知识为社会与公众所理解和掌握, 并通过公众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以寻求气候变化问题解决为目标
[2]
的社会传播活动。 这一观点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并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由于没有查到极地传播相关的定义, 笔者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 极地的定义是指地球的南北两端,
即地球的南北极; 通常是指在纬度663°以上的常年白雪覆盖的地区。 地球上除了南北两极, 还有终年
都有积雪和冻土覆盖的青藏高原。 极地传播涉及到了很多专业领域, 从极地传播遵循传播的基本规律
出发, 在此提出如下极地传播的概念: 极地传播是关注地球南北两极以及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气候、
人文、 生态、 治理、 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 并以生动、 客观纪实的方式, 向社会传播极地自然生态与
人文历史知识、 动态与发展趋势, 让公众更多了解这三个极地 “冰冻圈”, 实现极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固相萃取-气质检测水中酚类-莱伯泰科.PDF
- 固相萃取-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PDF
- 国中自然与生活科技6升7衔接讲义.PDF
- 国产臭氧探空仪观测数据质量分析Ξ-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期刊网.PDF
- 国产犌犘犁探空仪国际比对试验结果-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期刊网.PDF
- 国企常青树.PDF
- 国内外相关技术专利文献检索情况主要包括检索的文献时间.DOC
- 国内污染密集型产业区际转移路径及引申.PDF
- 国内邮资已付-能源资讯网-工业技术研究院.DOC
- 为PWB制造商设计的生态设计核查清单.DOC
- 基于场降雨数据的大气降水化学特征分析-西南大学期刊社.PDF
- 基于多分辨率图像融合的多尺度多组分数字岩心构建-吉林大学学报.PDF
- 基于各向异性理论的深水区地震资料叠前处理技术-吉林大学学报.PDF
- 基于寄生行为的双种群萤火虫算法及其在柴油调合-华东理工大学学报.PDF
- 基于岩石导电效率建立碳酸盐岩储层饱和度的计算方法.PDF
- 基于岩石物理与矿物组成的页岩脆性评价新方法-天然气地球科学.PDF
- 基于嵌入离散裂缝的页岩气藏视渗透率模型-地球科学.PDF
- 基于底栖动物指标的赤水河流域水质生物学评价-北京大学学报.PDF
-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方案修改3.PPT
- 基于排队网模型的流水车间缓冲区容量优化-OpenRepositoryof.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