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对虾胚胎及幼体死亡病因的电镜检查及防治意见研究.pdfVIP

中国明对虾胚胎及幼体死亡病因的电镜检查及防治意见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编辑 甲壳动物学论文集第四辑 甜学士盥讧2003午出版 TRANSACTIONSOFTHECHINESECRUSTACEANSOCIETYNo.4 PP.381~389 中国明对虾胚胎及幼体死亡病因的 电镜检查及防治意见+ 王克行1 李晓甫2 姜 明1 刘晓云1 (1中国海洋大学.青岛266003 2威海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威海264200) 摘要:近年中国明对虾的苗种生产愈加困难,较普遍地存在虾卵孵化率低和幼体死亡率高 的问题,即便是勉强培育出的虾苗。养成初期的成活率也很低,致使中国对虾育苗和养成 处于困境。为探寻其原因,作者利用电子显微检测技术,对亲虾、卵及各期幼体进行了跟 踪调查,发现在亲虾卵巢、畸形胚胎及患病幼体体内存在一种球状病毒及一种质型短扦状 病毒,在仔虾体内还观察到支原体的寄生,认为它们是造成目前对虾育苗中卵子不孵化及 幼体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并认为该两种病毒的传播方式,既有垂直传播,也有水平传播÷ 根据以上传播途径,提出不仅应重视对亲虾的选择和对卵子的消毒,更应重视对无节幼涔 进行有效的消毒。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球状病毒质型短杆状病毒支原体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良的珍贵虾类。20世纪80年代初研究成功中国对虾苗种生产技术之后,我国的对虾苗 种生产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生产的虾苗不仅满足了飞速发展的养虾业的需要,而且每 年还可向近海大量放流虾苗,中国对虾苗种生产技术的突破,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业和 增殖业的发展。但是,近年来在北方沿海中国明对虾的苗种生产愈来愈困难,主要问题 是卵的孵化率下降,甚至完全不孵化,涵状幼体以后各期幼体变态困难,死亡率高,许 多过去育苗很好的育苗场,现在育不出虾苗,经济损失十分惨重。因此,该问题引起人 们的关注,有人认为其原因是亲虾培育不利和育苗池水环境条件控制不利,也有人提出 是近海水环境受污染造成的,还有人认为是种质退化,但均未见到足以说明问题确凿的 实验依据,因而问题也就悬而未决。作者拟从寄生生物查找原因,利用电子显微技术, 检查了青岛地区对虾育苗不顺利的几个育苗场的亲虾、卵子及各期对虾幼体,在亲虾、 畸形胚胎与病弱幼体体内检测出两种病毒,在仔虾体内还观察到支原体,认为它们是造 成对虾卵及不同阶段幼体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本文报告研究结果。 ·根据刘瑞玉院士关于对虾类新分类命名意见。将中国对虾改为中国明对虾。 ·383· 一、材料与研究方法 1.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标本是于1998年4~5月期间,采自青岛市红岛镇后阳育苗场及上马镇对虾育苗 场,亲虾样品是选择活力差、不摄食的亲虾活体解剖,取其卵巢、肝胰脏、肠、鳃、肌 肉等组织器官,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用刀片迅速切成0.5mm3左右的小块,即刻投入 2.5%戊二醛溶液中固定。卵子和幼体是采取正常和畸形虾卵及正常和病弱的各期幼体, 用2.5%的戊二醛溶液整体固定,在冰瓶中保存带回实验室,在冰箱中4C恒温保存。 2.样品的制备及检查电镜 待检材料在2.5%的戊二醛中固定,再用1%锇酸固定1h,经梯度乙醇脱水,用 Eponl2渗透、包埋,使用LKB。NOVA超薄切片机切片,醋酸铀、柠檬酸铅双重染色, 在日立H一7000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检查并摄影。 一 多士 审 一、}口7K 1.球形病毒的形态及危害 在亲虾的肝胰脏、鳃组织、畸形胚胎、不健康的无节幼体、糠虾幼体及仔虾体内的 细咆质内,均检测到球形病毒粒子的存在(图1—1~6),病毒粒子直径为80~100nm, 具囊膜,核心部分呈现中等电子密度,在受感染亲虾的肝胰脏、中肠及肌肉组织的细胞 质内还可以观察到病毒包涵体的存在,数量较多,一般1~5个。该病毒的增殖主要在 细胞质中进行,其形态结构与薛清刚(1996)报道的中国对虾呼肠孤病毒类似。 球形病毒侵染细咆的细胞器与细咆核都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病理变化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