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致肝损害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致肝损害
朱道远 (金华市金东区鞋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金华 321036)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432-03
【关键词】中药 药物不良反应 肝损害
在祖国医药学宝库中,中药具有历史悠久的治疗价值,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欢迎。近年来,随着中药新型的发展及其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增加,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渐增多,因中药注射剂本身有致敏原因如异性蛋白等外,制剂中的添加剂、增溶剂等均可成为过敏原,从而诱发各种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而且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制剂质量难以保证,尤其中药注射剂在制作工艺,质量控制、药效等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其发生率仅次于抗感染的药物,故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为引起临床重视,现将收集到的中药不良反应致肝功能损害资料如下
1.某女,53岁,因神经衰弱、神经症给予补肾益脑胶囊4粒/次,3次/天口服;艾司唑仑2mg,睡前口服。连续用药70天后患者再次出现精神症状,并伴有嗜睡、皮肤及巩膜黄染。肝功能示ALT274U/L,AST57.0U/L,TBiL32.4micro;mol/L,DBiL19.8micro;mol/L。尿常规:胆红素(++),尿胆原(++),酮体(+)。停用补肾益脑胶囊,艾司唑仑继续服用,并给予保肝治疗。3周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补血益脑胶囊的成分为:去毛鹿茸、熟地黄、枸杞子、盐制补骨脂、牛膝、麦冬、红参、
炒山药、茯苓、五味子、蜜制远志、朱砂等[1]。朱砂主要含有硫化汞,含汞量为85.41%,常混有雄黄、磷石灰、沥青等物质。提示本品超量和持续服用可对肝脏产生损害。茯苓味甘、淡、性平,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癌,补肝肾。亦未见有毒性的报道[2]。牛膝味苦、酸、性平、补肝肾,有抗肝损伤作用。山药有降血糖作用,对消化系统及免疫系统均呈良性作用;味甘、性平、无毒,未见有毒性的报告[3]。鹿茸有强壮、抗脂质过氧化、延缓衰老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免疫功能、伤口愈合、胃溃疡、性功能均呈良性作用。本品味甘、咸、性温、无毒。说明上述成分与肝损害无关。总之提示补肾益脑胶囊不宜超剂量和持续服用。因为其含有的朱砂和补骨脂均有肝脏毒性,尤其是朱砂中的汞与蛋白质结合牢固,排泄缓慢,在体内的半衰期长达60-70天。故多服、久服含有朱砂的中成药易引起蓄积中毒。
2.某男,37岁,患者服用痔血胶囊(剂量不详)约2周后出现乏力、纳差、尿黄、皮肤和巩膜黄染。肝功能检查示:ALT2966U/L,AST1865U/L,TBiL96.7micro;mol/L,DBiL56.9micro;mol/L。入院第四天患者肝功能检查示: ALT946.9U/L,AST164.7U/L,TBiL200.9micro;mol/L,DBiL130.1micro;mol/L;PT20.4S,PTA30.9%,INR1.65。给予对症治疗,10天后患者症状好转。1个月后,患者ALT为36U/L,AST为20.4U/L,TbiL为20.2micro;mol/L,DBiL17.0micro;mol/L。PT和嗜酸粒细胞计数均恢复正常。
痔血胶囊的主要成分为白鲜皮和苦参。检索CNKI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未发现有该药致肝损害的报道。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收到多例与该药相关的肝损害报告,不良反应表现以肝损害为主。特别是2008年报告数量迅速增加。截止2008年9月25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共收到痔血胶囊相关病例报告35例,其中21例(60%)不良反应名称描述为肝功能异常、胆汁瘀积型肝炎、药物性肝炎;另有腹痛8例,皮疹4例,过敏反应1例,头晕、头痛1例[3]。目前痔血胶囊致肝损害的机制不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3.某女,34岁,因慢性盆腔炎服用0.5g金刚藤胶囊4粒,3次/天;丹莪妇康煎膏10g,2次/天。患者既往史无药物过敏史及慢性肝病史。治疗17天后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恶心、呕吐、腹胀、纳差。肝功能: ALT828U/L,AST768U/L,TBiL222.1mol/L,DBiL100.8mol/L,TBA283.0mol/L。入院后患者黄疸持续,TBiL最高达273.4mol/L,PTA45.6%,INR1.63,肝穿刺病理检查提示肝小叶片状坏死,汇管区重度碎屑状坏死及桥接坏死,诊为重症药物性肝炎,给予保肝和支持治疗,以及血浆置换治疗。入院12周后实验室检查示: ALT49U/L,AST47U/L,TBiL52.0mol/L,DBiL44.3mol/L,TBA37.9mol/L。出院3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