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盖挖工法在高速公路浅埋隧道中的应用
余 江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江苏南京610005)
摘 要 茅山隧道(含茅山西隧道和茅山东隧道)为分离式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隧道,隧道最
大开挖宽度达17.21m,最大埋深不足60m,属浅埋隧道。茅山西隧道下行线进口段部分为负
埋深,该段设计采用盖挖法施工。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段盖挖设计,对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了一定
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公路隧道盖挖工法设计 施工
1 前育 ·
盖挖工法以往多应用于城市地铁、过街通道等市政工程,它在克服市区施工作业面空间狭
小困难的同时,可以有效减轻地下工程施工对城市交通、居民生活的影响。以往高速公路隧道
多建于山区,地势开阔,且埋深较大,因此,很少采用盖挖法施工。
南京至太仓高速公路(南京至常州段)在通过风景秀丽的茅山风景区时,为减少公路建设
“大开大挖”对原生态的破坏,采用隧道方式穿越,低山丘陵的地貌特征,使得茅山隧道总体埋
深较浅,部分地段超浅埋,甚至负埋深。在设计方案研究过程中,遵循“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
护”这一先进设计理念,综合考虑环保、安全等因素,部分超浅埋区段采用“盖挖工法”施作,取
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工程概况
南京至太仓高速公路(南京至常州段)茅山隧道位于镇江句容市茅山风景区内,隧址区场
地地貌单元属剥蚀低山丘陵,茅山山脉总体呈南北向展布,山体坡度较缓,区内总体土层覆盖
层较厚,植被茂密。茅山隧道为分离式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隧道,设计速度为120km/h,是目
前江苏省跨度最大的高速公路隧道。隧道衬砌断面采用三心圆形式,最大开挖跨度17.21m,
最大开挖高度12.04m,形状扁平。茅山隧道分茅山东、西两座隧道,西隧道设计里程桩号上行
FK25+796,长282m。
3工程地质条件
隧道工程区处在茅山主干断裂的西侧,勘察中未发现全新世活动断裂及规模较大的断裂
破碎带,隧址区山体形态较完整,坡度较缓,地表无崩塌、滑坡等现象。
隧道洞室围岩岩性较复杂,有卵砾石土(Q2)、砾岩(K2P)、安山凝灰岩、安山岩(J3L)等。
其岩体质量指标有明显差异。砾岩和安山岩均属硬质岩石,具块状构造,岩体完整性好;安山
凝灰岩属较软质岩石,具碎裂结构,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差,整体强度较低,洞室自稳性较差;
卵砾石土为残坡积成因,在西隧道工程区,岩性呈散体状结构,灰褐色,灰紫色,卵(块)石含量
棱角一次圆状。大小混杂,大体上上部粒径较小,含量较少,往深部卵石粒径增大,含量增多。
262
卵石成分较为单一,主要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和灰紫色岩屑砂岩。填隙物为黏性土混砂粒,硬可
塑状,部分具铁质胶结。其中的卵砾石为石英质,十分坚硬,而填隙物为含砾黏土质,岩(土)体
整体强度低,完整性差,稳定性差。西隧道围岩类别分为II、III、IV类,东隧道围岩类别分为
III、IV类。西隧道II类围岩占52%,III类围岩占17%;东隧道III类围岩占74%。
4主要技术指标
a.道路等级:高速公路;
b.设计速度:120km/h;
洞建筑限界:宽2.0m,高2.5m;
d.隧道设计纵坡控制在0.3%~3.0%范围内;
e.设计荷载:洞内路面设计荷载采用汽车一超20级,挂车一120;
f.抗震设防烈度:按7度地震设防。
隧道建筑限界如图1。
图l茅山隧道建筑限界(尺寸单位:cm)
5施工方案研究比选
部外露(见图2)。
图2 FK24+885。3~FK24十900.3段洞室断面图
263
5.1 明挖法
针对该区段自然条件,传统设计一般会采用明挖法。由于该段地质条件差,围岩为II类
软石土,若采用明挖法施工,设计临时边坡坡率按1:1考虑,最大明挖宽度达50m、深度
喷混凝土联合支护。
明挖法主要有以下不足:
a.明挖法将大面积破坏原有植被和林木,不符合生态、环保设计的要求。
b.FK24+875~FK24+910段处于山谷冲沟之中,上游汇水面积较大,采用明挖法施工,
周期太长(至少3个月左右),如遇雨季,排水较困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