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新诗的音乐性(1917-1949)The musicality of Chinese New Poetry (1917-1949)
目录
摘要………………………………………………………………………………………………………………2
Abstract..…….….………..…….…….…….….……….….….…….…….….…….….….….……….……3
导言
一、中国新诗面临的“音乐性”问题、与之相关的研究……………………5
二、对诗歌音乐性的共时性分析………………………………………………7
三、问题的历史……………………………………………………………….21
上编草创:雏凤清于老凤声
第一章 自由与自然………………………………………………………………27
第一节 为自由诗/散文诗的辩护……………………………………………29
第二节 “自然二字也要点研究”………………………………………….36
第二章 “新诗也可以唱的…………………………………………………….43
第三章广义音乐性:诉诸心而不诉诸耳?……………………………………49
第一节 广义音乐性观念的雏形……………………………………………49
第二节 郭沫若的内在韵律理论和节奏观…………………………………52
第三节 理论主张与写作实践间的落差…………………………………….58
下编建设:诗律学或做诗法
第一章从白话到现代汉语………………………………………………………67
第二章探寻现代汉语的诗律学…………………………………………………72
第一节陆志韦:“有节奏的天籁才‘算是诗”………………………………72
第二节《诗镌》的三员干将…………………………………………………78
一、饶孟侃论新诗的音节………………………………………………..79
二、闻一多的格律理论…………………………………………………..84
三、徐志摩的体制试验……………………………………………………91
第三章从“歌”到“诵到“读”…………………………………………..97
第一节《新诗歌集》与《新诗歌》…………………………………………97
第二节诗朗诵与读诗会……………………………………………………..105
第四章 纯诗化·散文化……………………………………………………….113
第一节三个疑问……………………………………………………………..113
第二节智者戴望舒…………………………………………………………118
第三节诗的散文美…………………………………………………………124
结语
一、“替关于诗的事实寻出理由”…………………………………………一131
二、奥尔甫斯仍在歌唱………………………………………………………132
主要参考文献………………………………………………………………………135
摘要
自中国新诗诞生至今,由新诗的所谓“音乐性”问题引发的困扰与求索,已
经构成了一段头绪纷纭、错综复杂的问题史。本文将研究时段设定为1917年至
1949年,要把握这一阶段的问题史中人们所作的有关努力的大致线索、总体面
貌和既有成果,厘清诗歌音乐性的三个基本层次——乐曲音乐性、语言音乐性和
广义音乐性——乃是必须的第一步。以此种共时性分析为基础,进而考察问题的
历史,则可以发现,这段历史呈现出的面貌绝非单一线索的演进,也不是二元对
立式的拉锯战,毋宁说这是一个立体的、多线并行的结构,分属诗歌音乐性三个
层次的具体问题在这个结构里同时展开。
1917年至1949年的新诗音乐性问题史,可以划分为草创期和建设期两个时
期。分期的主要依据是,围绕与新诗音乐性各层次相对应的具体问题进行的探索
是否均已告一段落,每一时期内部是否具有相对的整一性。当然,和~般的文学
史或文类史一样,新诗音乐性问题史的面貌也会受到外部环境和社会历史变迁的
影响,任何分期都只能是相对的。
本文上编对新诗音乐性问题史的草创期进行考察。草创期以1917年2月1
日《新青年》二卷六号发表胡适的《白话诗八首》为起点,至1922年止。1919
年,胡适在《尝试集》的《自序》里说“我们这班白话诗人”三年来做了种种音
节上的试验,“要看白话是不是可以做好诗,要看白话诗是不是比文言诗要更好
一点”。在它的草创时期,中国新诗首先要打破的,是旧诗谨严而无法适用于新
的诗歌语言的格律模式,首先要挑战的,是人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民营电影产业突围发展路径研究A study on the breakthrough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ese private film industry.pdf
- 中国油画中的传统审美价值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value of Chinese oil painting.pdf
- 中国独立纪录片发展研究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documentary in China.pdf
- 中国电视体育娱乐化现象分析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of TV sports entertainment in China.pdf
- 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A 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ety.pdf
- 中国省级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研究Study on the budget supervision system of the provincial people's Congress in China.pdf
- 中国网络反腐机制Network Anti-corruption Mechanism in China.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