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向世玲 徐青梅(恩施市中心医院 湖北恩施 445000)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心理社会性危险因素对助产人员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职业危险因素的危害,保障助产人员安全。
【关键词】助产士 职业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因产科服务模式的不断更新及助产人员工作性质、环境的特殊性决定,助产人员在工作经常受到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心理社会性等危险因素的伤害,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本文通过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以最大限度减少职业危险因素的危害,保障助产人员安全。
1.常见职业危险因素
1.1 化学性危险因素 产房环境相对封闭,助产人员在工作中常用到84消毒液、戊尔醛、甲醛等消毒剂,它们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都可通过呼吸道、皮肤粘膜对助产人员造成的缓慢伤害。有研究表明:“甲醛1.0PPm即可刺激皮肤、眼、鼻、咽喉及肺变态反应而引起哮喘及皮炎,本品在动物实验中还可致癌,甲醛能诱发细胞突发,并具有累积效应。”[1]
1.2 物理性危险因素 ①损伤:助产人员在进行会阴缝合和各种注射时,会接触到各种不同锐器,如各种注射器、手术刀片、碎玻璃、缝合针等,若处理措施不当会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②噪声:产房胎心监护仪、心电监护仪、吸痰器等设备使用时发出的声音以及孕妇分娩时的呻吟及喊叫等形成噪音,可引起头痛、头晕、耳呜、失眠等,还可出现恐惧、易怒、心情烦躁、注意力分散等情绪[2],导致工作容易出差错。③紫外线。紫外线照射消毒使用不当可引起皮炎、眼炎、皮肤过敏等,高浓度臭氧可引起气促、胸闷、肺水肿。
1.3 生物性危险因素 经血液传播疾病如乙肝(HBV)、丙肝(HCV)、艾滋病(AIDS)等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外周血液中,助产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血液、羊水、恶露,从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资料显示病房护士有85.7%被羊水、血液、分泌物污染过, 而产房的助产人员100%被污染。“污染后只有52%的护士及助产人员采取标准处理方法[3]。”另外,据文献报道:“在医疗服务中存在由于针刺或利器刺伤造成AIDS从病人传给医务人员的危险性、发生率为0.1%~0.3%。被HCV污染的器皿损伤感染为1.8%[4]。”
也越来越高,使助产人员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加上社会人对分娩的高风险认识不足,一旦出现问题不能理解,甚至投诉、辱骂、威胁助产人员,损害其身心健康。
2.防范措施
2.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将职业安全教育作为上岗培训和在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助产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和防护知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牢固树立“任何患者的血液及污染有血液的物品都存在严重潜在感染危险”的观念,增强助产人员自身防护意识。
2.2化学性危险因素的防护 了解消毒剂的理化性质,配制时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及时盖好容器,避免消毒剂挥发。及时清理医疗垃圾,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对产房、待产室进行室内空气的交换及消毒,减少对身体的危害,并定期对产房的环境进行卫生学监测。
2.3物理性危险素的防护 使用缝针时,应用持针器、镊、钳等夹取,切忌用手接触缝合针。在接生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避免意外损伤。一旦发生针刺伤后,应立即挤出伤口的血液,用清水冲洗,然后用碘伏及70%乙醇擦拭。进行紫外线消毒时,应离开消毒现场,眼睛不要直视紫外线光源,消毒后及时开窗通风。监护仪器调节适当音量,加强仪器保养,避免设备老化造成的不必要噪音。做好产妇的解释安慰,讲解分娩过程,保存体力,不要大声喊叫,以利分娩。
2.4 生物性危险因素的防护 产房应设普通待产室,普通产房及隔离待产室,隔离产房,做到有效隔离,防止传染性疾病扩散。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掌握各种疾病的传播途径,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加强自身防护,认真做好七步洗手法,接触血液、羊水、污物时要戴手套。有皮肤破损者,接触患有特殊传播性疾病的产妇时,要戴双层手套;在接产时,佩戴具有防护性的口罩、护目镜、防渗漏的皮围裙、胶鞋等,如不慎被其血液、体液所污染,做好清洗消毒及跟踪检测。
2.5心理社会因素的防护 在科室管理上,实行科学管理,进行弹性排班,必要时增加助产人员,以减轻工作负担。同时,助产人员应加强心理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等知识的学习,培养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较强的职业道德水平,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节,不仅有利于提高对紧张刺激的承受能力,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沉井及顶管专项施工方案.docx VIP
-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操作手册-预算执行.pdf VIP
- 某医院检验科程序文件.pdf VIP
- 1~6的表内乘法整理和复习 课件 2025秋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pt
- Samsung三星品式多门冰箱RF66M9092S8使用说明书.pdf VIP
- Haier海尔413升风冷变频多门冰箱 BCD-413WGHFD1BSJU1(白)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单元检测卷带答案.docx VIP
- 1捡石头 (课件) 2025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ppt
- 2025年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50).docx
-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研究综述:国际进展与热点议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