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李淑梅 河北省武安市职教中心
【摘 要】音乐能抒发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绵绵情思,能激励人们的意志,净化人们的心灵,因此,音乐和美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感受美、鉴赏美的培养和训练,最终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文章引用了许多名人名言、生动事例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学生的真实表现和反应,通过对大量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学习与分析,锻炼和提高了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其自身整体精神素养的提高,使学生感受美好生活,产生热爱生活、建设美好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 培养 美育 感受美 鉴赏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1-0077-01
音乐一词,英文为MUSIC,显然是希腊女神缪斯MUSE 一词的衍化。音乐从一开始,就吮吸着真善美的乳汁驱散人民的苦难和悲哀,抒发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绵绵情思,激励人们的意志,净化人们的心灵。那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呢?下面笔者主要从感受美和鉴赏美两个方面来论述。
一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说过:“美必须诉诸感官,必须使我们立即感到乐趣,必须使我们在不费任何力气的情况下,就获得深刻的印象,或者说受到潜移默化。”在小学和中学的音乐欣赏课中都有李焕之的《春节序曲》这首音乐作品。在欣赏前,我给同学们讲解了作者的情况及这首曲子创作的背景年代等有关知识,然后请同学们欣赏这首曲子。通过欣赏,同学们都能感受到乐曲生动地表现了人民群众在我们国家传统的节日里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及团结友爱、相互祝福的欢腾热烈的景象和喜悦心情。了解了作品表现的场面和生活后,我再和同学们共同欣赏这首乐曲,我们的心潮也随着乐曲的节奏、旋律跳动起来、欢畅起来,节日的欢乐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只活了57 个春秋,他和所有的伟人一样一生充满了磨难。然而他的音乐作品却征服了几个世纪以来的中外音乐家和所有喜爱音乐的人甚至不懂音乐的人。从1782 年即贝多芬12 岁开始的第一部作品问世,到集古典音乐之精华的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的诞生,他一生创作了三百多部作品。罗曼middot;罗兰曾经这样描述《第九交响曲》于1824 年5 月7 日在维也纳的首场演出:贝多芬竭尽所能,用一生的感受和全部创造力把梦幻、痛苦和欢乐融入音乐,“用柔和的气息抚慰着痛苦”,然后“欢乐”抓住了生命,这是一种征服,一种对痛苦的征服。最后是“爱的兴奋”,整个人类向天空张开双臂,大声疾呼并扑向“欢乐”,把它紧紧地搂在怀里。人对美的感受能力需要有良好的审美感觉器官,也需要其他感知能力和精神积累做基础。所以在音乐教学中不断培养、训练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受能力,也有助于人的整体精神素养的提高。
二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鉴赏美包括鉴别和欣赏两个方面。前者表示对美与丑,以及美的质量层次的判定;后者表示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活动的心理过程。但是后者只有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才可以说个体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现在的广大青少年学生大都喜爱流行音乐。我们不能否认流行音乐也有其自身的特色与魅力。然而中国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丰富的优美的音乐艺术作品,反映着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生活和自然风光。如果仅仅停留、陶醉于流行音乐的小圈子,无异于禁锢了同学们想象的翅膀,阻挡了青少年认识中国、了解世界的视线。因此,通过音乐教学,教师带领学生鉴别、欣赏更多更广泛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无疑是对学生审美范围、审美能力的扩展与提高。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学习、了解了许多中外民歌、优秀艺术歌曲、经典歌剧、舞剧音乐和中外名曲。例如:学生们学习了我国的江苏民歌《茉莉花》,这首歌曲调清新自然,带有浓郁的江南特色。它已被列入世界民歌经典,成为中国民歌的一种标志。同时,我们还学习认识了许多外国民歌,《阿里郎》是朝鲜人民最喜爱的民歌之一。《阿里郎》中的“阿”意思是我,“里郎”是君。歌曲叙述了佃户女和雇工不幸的爱情故事,地主残酷地迫害、拆散这对情人,这是姑娘忍痛送别情人时唱的一首歌。乐句变化重复,使曲调优美、委婉,表现出朝鲜音乐的抒情性、即兴性和舞蹈性。印度尼西亚民歌《宝贝》是一首富于特色,很能触动人心弦的摇篮曲调音乐,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在向婴儿诉说着对亲人的思念、祝福,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我和同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