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葛亮:我喜欢历史中的意外(行超)
葛亮的身上,有着太多耀眼的标签:祖父葛康俞、太舅公陈独秀、叔父邓稼先,出生成长在南京、成名在台湾、现居香港……这一切,让我们对这位年轻的写作者产生了期待和好奇。
然而,真正翻开葛亮的小说,;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气息。他作品中的从容、淡定,他对文字的考究、对人性幽微的洞察、他面对历史叙事时的勇气和野心,无不令人触动。
今天,让我们忘记那些身份,单纯地面对写作者葛亮。
城市: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记 者:您的小说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对地域有着特别的关注。比如,《朱雀》叙述的是南京城及生活在这里的几代人的沧海桑田、风云变迁,《七声》包括南京和香港两地的人物故事,《浣熊》写的则是您现在生活的香港。;为什么一直专注于描写与地域有关的故事?
葛 亮:一方水土养一???人,在我看来,空间是表述时间的容器。考察空间,对我而言,是获得历史体认感的捷径。加西亚·坎克里尼在《混合文化》中说过一句话,我 很喜欢:“一个富有历;史内涵的城市,其街区的建筑物是源于不同历史阶段的空间交叉连接,它们是作为意义族群在默默地相互对话”。这说的是建筑,而构成城市 的物理兼具人文意义的基石显然不止于此。所以,我在对城市进行描述的时候,很喜欢做一些“格物”的工;作。
去年完成《浣熊》。较之前作,更为关注香港本土民间社会的现实,特别是一些即将凋零的部分,比如传统的节庆与风物。为此在撰写过程中,做了很多的资料收集和访谈,应该说是一本“落在实处”的小说。
记 者:在全球;化的今天,所有的城市逐渐变得越来越相似,一个地方独有的地域特色越来越不明显,在文学中,对这种地域特点的表达更是微妙、暧昧、难以把握的。您是如何寻找、发现并且用文学的方式呈现各个地方的地域特点的?
葛 亮:我在《;浣熊》书前写了一段话:“这城市的繁华﹐转过身去﹐仍然有许多的故事﹐是在华服包裹之下的一些曲折和黯淡。当然也有许多的和暖﹐隐约其间﹐等待 你去触摸。任凭中环﹑尖沙咀如何‘忽然’﹐这里还是渐行渐远的悠长天光。山下德辅道上电车;盘桓﹐仍然也听得见一些市声。”我所关注的地域空间,实际是有关 的对于某种成见的颠覆。大概算是这本书的着眼所在。
柴静的《看见》里面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她说:“在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也没有一个完美的世界图式,;一次诉讼解决的问题,不是无知,就 是因为智力上的懒惰。”可能大部分的人,初来这座城市会有某一种“明信片”式的成见。面对维港海景,天际线之下,清晰可见IFC与中银大厦的轮廓,这是被 具象化的“中环价值”。但其实在这样繁盛的;图景背后,还有许多来自民间的,十分砥实的东西。我想我对一座城市的认识,特别是对空间的呈现,就是在克服这种 懒惰所带来的惯常感。南京也是一样,我在《朱雀》中设置了许廷迈这个外来者的角色,就是希望这座六朝古都在陌生化的审视下;,焕发出一种新鲜的、引而不发的 锋芒。
记 者:在以“小说香港”为题旨的小说集《浣熊》中,我注意到,您在叙述中加入了一些香港的地名和台风等具有地方特点的元素,另外,在人物语言上,也加入了香 港人日常使用的粤语。;拨开这些繁复的地域符号,这座城市的灵魂究竟是什么?或者更具体地说,它与您曾经熟悉的南京之间,真正的区别在哪里?
葛 亮:这其实是一个挺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很难一言以蔽之,用最简洁的词汇去概括它。我还记得西西老师的那;本小说——《我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你深入到这个城市的底里中去,在你写它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界定就是这座城市已经成为一座“我城”。
如果一定要去定义它的灵魂,我想这座城市有一个关健词是“相遇”,也是这本小说;的关健词。大家可以看到,这本小说主要的篇目都是围绕“相遇”的 主题,包括《浣熊》,包括后面的《猴子》《龙舟》《街童》。《猴子》是写一个从动植物园里逃出来的红颊黑猿,它进入到不同人群的生活中间去,它和这些人的 不期而遇,这;些遭遇可以是某种侵入,但同时恰恰因为它的存在、它突然的侵入,一些人生命中麻木的状态被打破,本相哗然而出。这个过程是苦痛的。比方说《龙 舟》,是写一个随家族移民的年轻男子和香港离岛之间的相遇。我们知道岛是很孤独的意象。移民;的意义本身也带着一种孤寂感,可以讲是某种气性的重叠,这两者 之间的相遇同样也是有意义的。
香港是充满相遇的城市,套用《一代宗师》中的一句台词,或许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这个可以讲是一种宿命。香港在上世纪30年代扮;演的就是东 方的卡萨布兰卡的角色。很多人到了香港,是把它作为人生过往的驿站,很快就离开了。但是这个过程也造成了不同人群的汇集。所以你如果界定香港的文化身份, 实际上是挺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长处变动不居的状态。我们知道,上;世纪40年代也就是抗战期间,有很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