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炭疽的预防措施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炭疽的预防措施
曹晓东(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65036)
【摘要】目的 讨论炭疽的预防措施。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 严格管理传染源开展病畜检疫和管理,病死牲畜应焚烧后深埋,加强受污染物的消毒,患者严格隔离至皮肤溃疡愈合。接触者医学观察8d。保护高危人群做好相关从业人员的防护工作,戴口罩、手套,穿工作服,开展预防接种。
【关键词】炭疽 预防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烈性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炭疽病遍布全世界。最常被感染的是草食性动物,诸如牛、羊及马等。动物的迁移、蚊虫叮咬,或是兀鹰俎食动物的尸体会使得邻近的区域散播炭疽病,造成地区性的流行。人类对炭疽芽孢杆菌的抵抗力比草食性动物来得高。据估计,每年约有2万~10万的病例没被发现。人主要是由接触病畜或染菌皮毛而感染,主要表现为高热、皮肤溃疡及焦痂、周围非压陷性肿胀和毒血症,亦可因侵入途径不同而引起肺炎、肠炎或败血症。本病多发生于牧区,夏季多发,若能够及时发现,并早期应用抗生素,死亡率很低。
1 病原学
炭疽杆菌属革兰氏阳性的粗大需氧或兼性厌氧杆菌,分为繁殖型(存在于人体及动物体内)和芽孢(存在于外界环境中)两种形式。
1.1 形态染色 炭疽杆菌菌体粗大,(1~3)mu;mtimes;(5~10)mu;m,两端平截,无鞭毛、无动力,革兰染色阳性。取自患者或新鲜标本直接涂片时,常呈单个或短链状,经培养后形成长链,排列似竹节状,在氧气充足,温度适宜(25~30℃)的条件下易形成芽孢,在活体或未经解剖的尸体内,则不形成芽孢,芽孢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形成荚膜,在含血清和碳酸氢钠的培养基中,孵育于CO2环境下,也能形成荚膜。形成荚膜是炭疽杆菌毒株特征,而其他需氧芽孢杆菌罕见。
1.2 培养特性 炭疽杆菌为专性需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中容易繁殖,最适温度为37℃,在普通琼脂平板上37℃,20h,长成2~4mm的粗糙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不溶血,菌落有黏性,有“丝”现象。有毒力菌株接种于碳酸氢钠琼脂平板上,在10%CO2环境中孵育18~24h长成圆形突起,有光泽的黏液型菌落,而无毒株形成粗糙型菌落。
1.3 抵抗力 炭疽杆菌繁殖体抵抗力不强,对日光、热(加热60℃,30min即死亡)和一般消毒剂很敏感。而芽孢的抵抗力强大,在干燥的室温环境中可存活数10年,在皮毛中能生活数年,芽孢煮沸10min或干热140℃需3h才能杀灭。芽孢可对抗干燥、热、紫外线、gamma;-射线和许多种消毒剂(在煮沸 10min后仍有部分存活,在干燥150℃可存活30~40min,在湿热120℃40min可被杀死)。5%石碳酸5d才能杀死。但对碘及氧化剂敏感,1:2500碘液10min,3%H2O2 1h,0.5%过氧乙酸10min,4%高锰酸钾15min,均可将其杀死。对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阿莫西林、卷曲霉素、强力霉素敏感,对多黏菌素和三代头孢菌素不敏感。
1.4 抗原结构
1.4.1 菌体抗原成分 包括荚膜多肽抗原和菌体多糖抗原。荚膜抗原由D-谷氨酸多肽组成,它的抗原性单一,是炭疽杆菌毒力的主要部分。若以高效价抗荚膜血清与具有荚膜的炭疽杆菌作用,则在其荚膜周边发生抗原抗体的特异性沉淀反应,显微镜下可见荚膜肿胀(称荚膜肿胀试验),可用于菌种的鉴定。菌体多糖抗原能耐热,与毒力无关,也无特异性。
1.4.2 毒素复合物 炭疽杆菌繁殖体可产生炭疽外毒素,此毒素由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3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第1因子为水肿因子(edema factor,EF),分子量为89kD;第Ⅱ因子为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分子量为83kD;第Ⅲ因子为致死因子(1ethal factor,LF),分子量为90kD。3种因子单一成分注射给动物均无毒性反应,只有组合起来才能发挥生物学活性,可出现典型的炭疽中毒症状,引起实验动物的水肿和致死。炭疽杆菌产生荚膜和外毒素的能力取决于细胞中存在的质粒。炭疽毒素具有抗吞噬和免疫原性,其毒株有3个毒力因子,即荚膜和ET、LT的两种蛋白毒素,分别由质粒PXO2和PXO1编码。若毒素质粒丢失则失去合成荚膜和毒素的能力,成为弱毒株;若荚膜和毒素质粒均丢失,则成为无毒株(Cap-Tox-)。Pasteur减毒株(Cap+Tox-)的减毒机制是在42.5℃高温培育而使毒素质粒丢失。无毒株菌如获得这2种质粒即可变为有毒株。炭疽杆菌还可经CP51噬菌体传递而获得某些耐药质粒,具有耐药性,无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