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的诊断与治疗..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瘙痒的诊断与治疗.

获得性常从儿童发病,皮肤暴露寒冷后即可发病,吸入冷空气或进食冷的食物或饮料偶尔粘膜发生肿胀。除去暴露部位发生风块外,患者可发生全身性症状,如潜入冷水后发生知觉丧失,甚至淹溺。症状在数月消失,但亦有持久不愈者。 胆碱能性荨麻疹? 在精神紧张、运动和热后发生,损害为1~2cm大风团,外绕较大红晕,有时仅有瘙痒而无风团,可伴流涎、出汗、腹痛和腹泻,持续数月至数年。 血清病性寻麻疹 注射血清、疫苗或药物后除皮肤出现风团外,可有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有的可出现蛋白尿、管型尿。 寻麻疹的发病机理 变态反应性寻麻疹:主要是由于I型变态反应引起,少数是II型或III型反应 。 非变态反应性寻麻疹:某些物质如细菌酶素、蛇毒、蛋白胨、某些药物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红斑、风团。 肥大细胞胞质内充满嗜碱性颗粒,内含组胺、肝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呈易染性,易溶于水。它分布很广,常在身体易接触外界抗原的地方,如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皮下方的结缔组织内。 肥大细胞参与过敏反应的机制是:机体受过敏原(如花粉、某些药物等)的刺激后,浆细胞产生亲细胞性抗体lgE。肥大细胞膜表面有lgE受体,正常人每个肥大细胞表面有105~106个lgG受体。lgE一旦与肥大细胞的lgE受体结合后,该机体即对该过敏原呈致敏状态。 当机体再次接触小量相同的过敏原时,过敏原便可与肥大细胞表面的lgE结合,并使数个lgE联合起来,使肥大细胞激活而脱颗粒,释放介质(组胺、肝素、白三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多,产生皮肤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各种症状, 引起过敏反应。 释放活性物质 (全身性) 过敏性休克 皮肤 荨麻疹 呼吸道 哮喘,过敏性鼻炎 胃肠道 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 肥大细胞 IgE 抗原 脱颗粒 (组织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肝素) 白三烯 胞质中 颗粒中 寻麻疹的病因复杂,尤其是慢性寻麻疹不易找到病因,除和各种致敏原有关外,与个人的敏感性素质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常见的诱因有: (1)食物 以鱼、虾、蟹、蛋、牛奶、肉类等动物性蛋白质最常见,尤其是在一次大量进食蛋白质饮食和酗酒后,发生的蛋白胨性寻麻疹,其次某些植物也可致敏 。 (2)药物 如青霉素、痢特灵、血清、疫苗等可由变态反应引起,另一些药物如吗啡、阿托品、阿司匹林等为组胺释放剂,可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寻麻疹。 (3)吸入物 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灰尘、某些气体及真菌孢子等。 (4)感染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感染,这些感染可能通过传染物的抗原作用或改变了机体的应激状态,引起I型或III型变态反应。 (5)昆虫叮咬 如虱、跳蚤叮咬皮肤及黄蜂、蜜蜂、毛虫的毒刺刺入皮肤,引起变态反应。 (6)物理及化学因素 如冷、热、日光和机械性刺激、摩擦压迫和某些化学物质的刺激,引起变态反应或非变态反应性寻麻疹。 (7)内分泌和代谢障碍及胃肠功能失调均可诱发本病,尤其是慢性寻麻疹。 (8)内脏疾病 如红斑性狼疮、淋巴瘤及某些肿瘤、风湿热等可为寻麻疹的病因。 (9)遗传因素 如家族性寒冷性寻麻疹、遗传性家族性寻麻疹综合症和遗传因素有关。 (10)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感情冲动可引起乙酰胆碱释放,增强血管通透性而发生寻麻疹 。 荨麻疹的治疗中,寻找并祛除病因是最重要的 。 治疗原则: 1. 去除病因。 2. 抗组织胺药物。 3. 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 4. 局部涂洗剂霜剂止痒。 皮肤划痕症 :往往以安他乐,特非那丁,为其常用药。 血清病性寻麻疹 :抗组胺类药品效果甚微,常需较大剂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方能收效。 胆碱能性寻麻疹:除常规服用抗组胺类药品外,时常加阿托品,利血平等收到较满意效果。 日光性寻麻疹 :可旋氯化喹啉与抗组胺类药结合应用,有一定疗效。 寒冷性寻麻疹 :可选择抗组胺类药单用或连用 。 九、瘙痒症 病因: 繁多。 1、常与某些系统性疾病有关,如肝胆疾病、内分泌疾病、血液疾病等; 2、物理、化学及生物性刺激,如日光、温度、酸碱制剂、尘螨等; 3、药物,如阿片类、合成激素、抗抑郁药等。 4、局限性瘙痒症常与局部因素刺激有关。 临床表现 (一)全身性瘙痒症 皮肤损害常为抓痕、血痂、苔藓样变、湿疹样变、色素沉着、继发感染等。 瘙痒为阵发性,常在睡前、情绪变化、进食辛辣食物后发生。 (二) 局限性皮肤瘙痒症 瘙痒发生于身体某一部位。常见的有:肛门瘙痒症、阴囊瘙痒症、女阴瘙痒症等。 诊断及鉴别诊断 1、发病时无原发性皮损,仅有瘙痒症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