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淬硬钢材料高速切削过程的有限元仿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淬硬钢材料高速切削过程的有限元仿真
FEM of High Speed Cutting on Hardened Steel
李琳LI Lin曰陈泽锋CHEN Ze-feng(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珠海519085)(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uhai,Zhuhai 519085,China)
摘要院基于对切削原理的深入研究,建立了金属切削过程的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基于DEFORM-3D 软件平台,模拟了金属切削加工过程,得到了刀具和工件上的等效应变、温度场、刀具磨损的分布规律,仿真结果同实验对比分析误差在10%以内。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metal cutting were first discussed systemically, based on metal cutting theroy.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DEFORM-3D, the processes of metal cutting were simulated and the laws of distributiondisclosed for equivalent strain field, temperature field and tool wear were got. The error of the prediction is about 10%. The model has beenvalidated by simulation results to be reliable.
关键词院有限元法;切屑成形仿真;材料模型;仿真预测
Key words: FEM;chip formation simulation;material model;simulation prediction
中图分类号院TG506.1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0-0028-020
引言高速加工(High Speed Machining,HSM)技术是一项先进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制造工艺。高速切削作为一种先进切削加工技术,近几年在航空、汽车、电子、模具等制造业中显示出明显的技术优势,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广泛的关注[1]。
淬硬钢(硬度HRC55耀HRC65)是一类耐磨结构材料,广泛用于制造各种对硬度和耐磨性要求较高的基础零部件。淬硬钢经淬火或低温去应力退火后具有较高硬度,通常采用磨削工艺进行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不仅加工效率低,而且粉尘和废液污染严重[2-3]。针对淬硬钢的高速切削过程仿真相较于实验的方法具有更好的应用性,本文将详细探讨针对此种难加工材料的高速切削仿真。
1 34CrNiMo6 切削实验本次实验采用直角自由切削,工件材料选用外径为100mm、厚度为2.0mm 的34CrNiMo6 材料。由于淬硬钢的加工特点,选择CBN 刀具进行实验。实验进行三组,每组实验的切削参数如表1 所示。
通过Kistler 测力仪对三次试验进行测试,得到三向的切削力结果如表2 所示。
2 仿真结果同实验对比分析
2.1 主切削力的对比分析34CrNiMo6 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的动态变化如图所示。由图1 可以看出,在刀具初始切入的瞬间,切削力急剧增大,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切削进入了稳定阶段。稳定后的平均主切削力约为122N(在同等切削条件下,实验切削力为127N)。同实验中获得的切削力曲线对比发现,仿真分析中获得的切削力曲线波动较大,在切削力达到稳定的状态后,仍然存在20N 范围的波动,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件材料的网格划分问题,单元节点连续不断地分离。因此,切削力总的趋势是不变的,但因节点的不断分离而出现波动。这种波动的产生同实际的切削过程有所区别,但是切削力的平均值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吻合,说明此次仿真很好地反映了切削力的动态变化情况,对工装和夹具的设计很有帮助。
2.2 切削应力分布图2 所示为工件材料上的应力分布情况,由图可知,在接触区内,等效应力的最大值发生在第一变形区内,该处的应力值达到1865MPa,越远离第一变形区,等效应力滓下降越激烈。从图可以看出,刀具切削区的最大主应力分布在第二变形区内。
3 结论车削过程中,主切削力的三个几何分力逐渐由零到达相对平稳状态,且相对平稳状态存在振荡现象,这是由于软件在模拟过程中,由于工件是通过网格的节点来传递作用力的,而刀具在切削的过程中接触到刀具的节点是不断变化的,这就导致了主切削力的振荡现象。
刀具的最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