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口的空间变化ss讲解
第二课时 无法抗拒的民工潮已拥抱了全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 (2)国内人口迁移 原因 迁 移 特 点 方向 新中国 成立前 新中国成立后 成立到20世纪80代中期 20世纪80代中期以来 迁移的流量增大,自发流动 大批迁移 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 农业经济脆弱、战争、自然灾害;垦荒、戍边、经商、流放 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发展不平衡 计划经济的影响、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中部向外扩散,主要由北向南 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 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由山区到平原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调节 人口空间分布 人才余缺 加强 民族融合 文化交流 促进 缩小 经济发展 地区差异 讨论:近年来,我国很多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人口的迁移会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呢? 为城市提供廉价劳动力 参与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由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污染加重 交通拥堵 住房压力 人口拥挤 留守儿童 空巢老人 3、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入地: 利:?人才流入 ?提供廉价劳动力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弊:环境压力增大;环境污染 (人口拥挤、交通拥堵、就业困难、住房紧张) 对迁出地: 利:?加强与外地经济、科技和文化等的联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更好保护农村自然环境。 弊:人才、劳动力流失 给你一次选择居住地的机会,你会如何选择? 田园村落 喧嚣城市 给山区的孩子们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们的答案又会是怎样? 村里的小学教室与篮球架 大城市的校园与操场 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 ——布洛赫《希望原理》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迁移主要因素: 2、自然环境: 3、经济: 4、政治: 5、社会文化:文教. 婚姻家庭 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 等 经济发展.交通通信. 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 (2)、个人对生活和职业的需求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的因素是推力因素; 吸引移民迁入新居住地的因素是拉力因素;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的迁移决策 迁入地的拉力 迁出地的推力 个人因素(个人的年龄、性格、文化水平) 中间阻碍因素(距离、交通顺达程度等决定的 迁移成本) 【合作探究】 1.请看下面文字,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主要是什么? A.气候严寒的高纬和高山地区,水分稀少的荒漠和土壤贫瘠的地区,人烟稀少。而水、热条件较好的温带和热带往往成为世界人口集中的地区。 B.温带和热带肥沃的冲积平原和某些大河流域,人口也较为集中。 C.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某些大河流域如长江、珠江、尼罗河、多瑙河、伏尔加河等,至今也是人口密集地区。 D.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都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而形成的。 气候 土壤 水源 矿产 2.社会经济因素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经济环境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等。看下面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北欧以及北美发达国家因经济的迅速发展而迫切需要补充经济活动人口,吸引他国人口源源流入。 B.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地设立了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3.交通和通讯又如何影响着人口的迁移呢? 文化教育对人口迁移有着怎样的影响? 经济发展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2009年央视一套开年大戏《走西口》创下央视七年来开年收视之最,由当红一线小生杜淳领衔苗圃主演,主要讲述了田青、梁满囤、豆花等人走西口的坎坷经历。 清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清初通过康雍乾三世的恢复发展,到乾隆朝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走西口”、“闯关东”或“下南洋”,形成近代三股大的移民浪潮。“走西口”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走西口”这一移民活动,大大改变了口外蒙古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同时,占移民比例极高的山西移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将山西的晋文化带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使当地形成富有浓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晋文化作为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