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梅村体歌行与吴梅村剧作的异质同构题材
“ ”
梅村体 歌行与吴梅村剧作的
*
: 、
异质同构 题材 主题与叙事模式
李 瑄
: 。 ,
提要 诗歌和戏曲在中国文学史中地位悬殊 正统诗学排斥戏曲的影响 然而明清发达的
。 , 。“ ”
戏曲文化仍难免渗透到诗歌中 吴梅村既是清初诗坛领袖 又是曲界名手 梅村体 歌行与其
、 、 。 “ ” , “ ”
三部剧作在题材 叙事模式 主题上都有鲜明的相似性 即以 易代 为中心 作 传奇化 处理的
; “ — ” “ — ” ;
题材 以时间 前 后 之 安荣 危困 的对比为基本叙事模式 以时代动荡中个人身不由己的
。 ,
悲哀为共同主题 这些相似显示了吴梅村没有严守诗歌与戏曲的尊卑界限 而是倾向于两者的
。 , 。
融通 这一方面是清初戏曲抒情化潮流的反映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吴梅村诗学观的开放 戏曲
“ ” ;
的影响增强了 梅村体 包容世情百态的能力 也说明融合不同时代的流行文化或许可以为古典
诗歌活力的更新提供动力。
:
关键词 梅村体 临春阁 通天台 秣陵春
, 。( )
作者李瑄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成都 610065
DOI:10.16235/j.cnki.33-1005/c.2016.01.014
。 ,“ ” ;
诗歌和戏曲是中国文学史中性质差异明显的两种文体 诗是正统文学的代表 典雅 的象征 戏
, “ ” 。 , :
曲脱胎于市井 丢不掉 俚俗 气息 在古人的文体价值谱系中 二者地位相去悬绝 诗处于各种文体
, 。 ,
等级序列的顶端 曲则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 虽然这两种文体之间仍不乏交涉 但大体遵循着中国古
①
“ ” : ; 。
代文体互动 以高行卑 的一般原则 诗歌可以向其他文体渗透 其他文体则不得反其道而行之 诗
, 。 ,
歌与戏曲之间 通常是地位高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现代移动通信第五版蔡跃明习题答案.docx
- 二次函数线段最值问题.ppt
- 新课标下音乐教学的策略和方法.pptx VIP
- 2021年护士资格考试统考历年真题汇总及答案.pdf
- J-T-G- 3370.1-2018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正式版).docx VIP
- 【40套试卷合集】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英语九上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pdf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测试题490道.docx VIP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古诗教学研究.pdf
- 国家开放大学《管理英语4》边学边练Unit 1-4(答案全).docx VIP
- Axure-RP-9互联网产品原型设计(慕课版)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