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松解椎间孔临床研究(熊涛PPT.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刀松解椎间孔临床研究(熊涛PPT

(3) 椎间孔外口松解术:体位摆放及断面扫描与椎间孔外口松解时相同,如图1所示,在CT上测量由O经小关节突外下缘到达皮肤B点的距离OB及B点距正中线的距离BN。打开激光定位灯,确定B点在皮肤上的位置,常规消毒后行局部浸润麻醉,然后用针刀从B点斜向内侧进针达上关节突后紧贴关节突前外缘下滑,达到OB深度时,针刀抵住椎体或触及突出物有涩韧感时,再次CT扫描,根据CT反馈信息将针尖调整至椎间孔的中1/3部,行小幅度提插切割松解3~5刀,如果能达到突出的椎间盘后缘,则对突出物行切削处理。 1.1.3 CT介入胶原酶溶解术: (1)定位置管:病人俯卧于CT台上,腹部垫枕,参照腰椎CT或MRI片,对引起症状作用最大的间盘突出间隙行CT扫描,再次确认椎间盘突出位置,并显示间盘突出物最明显层面作为穿刺层面,在CT监视屏上测量腰背部皮肤至硬膜外腔中线略偏患侧处的距离,作为穿刺时参考。打开激光定位灯,在皮肤上标记定位点。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用16号硬膜外置管针自定位点向硬膜外腔中线略偏患侧处穿刺,穿破黄韧带有明显“脱空感”时 立即停止进针,回抽无血无液后,推空气阻力消失,再次扫描,观察穿刺针尖端是否到达硬膜外腔中线略偏患侧处;若不满意则按 CT提供的资讯调整穿刺针位置,直到满意为止,并在CT监视屏上测量针尖至间盘突出物的距离,作为置管深度的参考。然后调整针尖的斜口对向患侧,从穿刺针中置入盲端2cm无钢丝的硬膜外导管,使导管顺着针尖的弧度沿椎管侧壁进入患侧硬膜外腔侧前间隙。然后缓慢退出穿刺针及钢丝,退针和退钢丝过程中注意不要将导管带出。 (2)功能定位及注药:让患者保持腰部不动的情况下用平板车送回病床,从硬膜外导管注射利多卡因3 ml+地塞米松5mg,注药时无阻力或稍有阻力,5~10min后,出现预期的定位硬膜外阻滞效果,而绝无“脊麻”体征,从功能上判断已将利地混合液注射到预定位置,而未进入蛛网膜下腔。最后从导管中缓慢注射生理盐水3ml +胶原酶1200u(若突出椎间盘为多节段,可改用生理盐水6ml+胶原酶2400u),注射时间8~12min。注药后观察5~10min即可。术后常规用抗生素3d预防感染。 每位患者均在胶原酶溶解治疗后第8天行腰椎间孔针刀治疗1次,至3个月评定疗效。 2.1 对照组 采用直视下开放性手术治疗,一般采用椎板间开窗,常规暴露上下椎板,如在一侧开窗,仅需暴露一侧椎板,如为两侧开窗,则暴露双侧椎板,切除椎板间黄韧带,如果椎间隙狭窄或突出物位于椎间孔及椎间孔外时,可视情况切除部分上位椎板,显露神经根与硬膜,分离神经根,用神经拉钩将神经根牵向硬脊膜侧,充分暴露腰椎间盘,将突出椎间盘组织尽可能多地切除,对于伴有椎间孔或侧隐窝狭窄的患者行神经根管扩大术。术后3个月评定疗效。 2 指标检测方法 2.1 CT检测方法 CT机型为日本东芝产TCT-300S全身CT机,扫描方法:常规仰卧位,双膝屈曲位,扫腰椎侧位定位相以决定扫描架倾斜角度,明确扫描部位,对扫描部位L3~S1椎间盘做连续薄层扫描,层厚5mm,间距3mm。100例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28月时进行腰椎CT检查,复查时对照前片,选择同样倾斜角度、层厚、间距及其它参数进行扫描拍片。 2.2 肌电图的观测方法 常规肌电观察及H反射均采用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海神医疗电子仪器厂研制的NDI-F400型肌电图仪。肌电观察采用同心针电极,选取患者股直肌、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趾短伸肌、股二头肌腓肠肌及腰椎旁竖脊肌。 检查时要求患者体位舒适,肌肉完全放松,针电极垂直插入肌腹部位,依次改变角度,先后在各肌肉中6~8个不同点探查,取得被测肌肉各方位、深度的肌电变化。在松驰状态下,观察有无纤颤波、正相波及自发电位;在轻收缩状态下,有无多向波及波幅降低情况;在重收缩状态下,是单纯相还是混合相或干扰相。 作H反射测定时,患者俯卧位,用表面电极在比目鱼肌记录诱发电位,刺激电极置于腘窝,地线置于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刺激频率1Hz,扫描速度5ms/D。选择最佳刺激强度以引出最大波幅H波,记录此H波潜伏期波形及H波消失的例数。凡患侧或双侧不能诱发出H波,或双侧潜伏期不等,患侧比健侧延长1.4ms以上者,为H反射异常,提示L5~S1神经根受压。 2.3肢体血流图检测方法 测试仪器采用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RG-2B型血流图仪。定标讯号0.25欧姆,测量用环状条形铜质镀银电极,宽1cm,长30~55cm。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上电极环置膝眼下3寸(相当于足三里穴)处,下电极环置于外踝上3寸(相当于三阴交穴)处。受检部位先以95%酒精脱脂,再以生理盐水洗净。检查时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