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针灸学经络腧穴部分PPT.pptx

  1. 1、本文档共1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学经络腧穴部分PPT

广西针灸学习班课件 针灸学经络腧穴部分谭老师Q微信:434405310目的要求1、掌握经络的定义及十二经脉的特 点。2、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奇经八脉的 作 用及特点,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 及临床应用。3、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了解十五络脉的意义。一、经络总论1、经络的含义:经络是指经脉和络脉, 是沟通表里, 运行气血的通路。  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 络: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 遍布全身。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孙络和浮络。 ①分布规律: 阳明经在前 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   少阳经在中 头面躯干  太阳经在后 太阴经在前 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  厥阴经在中 躯干     少阴经在后②循行走向特点(流注):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③内属一定的脏腑: 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 十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经脉名称属络的脏腑 联络器官 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环循胃口 喉咙 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入下齿、口、鼻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起于鼻、入上齿、环口唇、循喉咙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流注心中咽、连舌本、散舌下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上肺咽,系目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抵胃循咽、至目锐眦、入耳中、抵鼻十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经脉名称属络的脏腑联络器官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起于目内眦,至耳上角、入络脑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上贯肝、入肺中、络心循喉咙、舌本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系耳后、出耳上角、入耳中、至目锐眦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起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出耳前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胃、注肺过阴器、连目系、环唇内④有表里络属关系: 脏腑之间有表里关系,所属的经脉间也有表里属络关系,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有络脉沟通。⑤交接部位: 阴经与阳经(相表里经)在四肢部交接,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交接, 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⑥十二经逐经相接,形成一个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的传注系统。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经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2)奇经八脉⑴含义:“奇”有“奇特”“奇异”之意,奇经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的经脉。奇经八脉是不同于十二经脉的“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为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⑵特点:①有一定的循行路线 ②不直属脏腑 ③无表里关系 ④无逐经相接的关系 ⑤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⑶作用: ①沟通十二经脉的联系 ②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渗灌蓄积调节作用3)十五络: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 各别出一络及脾之大 络的总称3、经络的生理功能 ⑴、沟通内外,联系脏腑和肢体 ⑵、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⑶、抗御外邪,保卫机体4、经络的临床应用 ⑴ 诊断方面: ⑵ 治疗方面: ①循经取穴治疗疾病②病在经络、内脏者取皮部 ③经脉郁滞者取之络 ④病在经筋者取阿是穴下一篇:任脉.ppt任脉任脉一)经脉循行一)经脉循行:1、体表路线:起于前后阴之间会阴穴→腹胸颈前正中→止于颏唇沟中点的承浆穴。 2、体内联系:与生殖器、唇、目有联系 二)主要病候:疝气 带下 腹中结块 三)常用腧穴:(本经共24穴) 1中极    2关元    3气海(膀胱募穴) (小肠募穴) 定位:      腹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   脐中下3寸   脐中下1.5寸主治: ①遗精 阳萎 崩漏 月经不调 带下  阴痒 闭经 痛经 不孕 不育 ②遗尿 癃闭 小便不利 疝气以治泌尿系病  ③中风脱症 虚劳 脱肛 阴挺  变为主      泄泻 眩晕等 ④强壮作用,为保健的要穴刺灸: 直刺0·5~1寸。针前先排尿。孕妇慎用。    可灸4、神阙 定位:脐的中央主治:①虚脱 脱肛 阴挺 ②绕脐腹痛 腹胀 泄泻 水肿臌胀刺灸:禁针。多用灸法。 5、中脘(胃的募穴 八会穴-腑会) 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主治:①胃脘痛 腹胀 呕吐吞酸 泄泻 黄疸 ②癫狂痫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6、膻中(心包募穴 八会穴-气会)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主治:①咳嗽 气喘 胸痛  ②心痛 心悸  ③噎膈 呕吐 ④乳汁少 乳痈刺灸:平刺0·3~0·5寸。可灸 7、天突 定位:胸骨上窝中央主治:①咳嗽 哮喘 胸痛 ②喉痒咽干 咽喉肿痛 梅核气 瘿气 暴喑 噎膈刺灸:先直刺0.2寸,然后把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