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下腰痛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人民医院下腰痛PPT

下腰痛的康复; 下腰痛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共有症状,病人常以此为主诉就诊。本症的发病率很高,就诊人数占外科的首位,康复科门诊人数的30%。 下腰痛可急性发作,多数为慢性或迁延不愈,伴有腰部形态改变和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劳动。; 近年来,各国用于下腰痛的费用逐年上升。据统计,美国每年花费于下腰痛的医疗费用约240亿美元,加上误工影响,年损失达500亿美元,可见本症除对患者造成痛苦外,也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2、椎管内疾患如炎症、肿瘤等。 3、脊柱旁肌筋膜疾患如急性腰扭伤、慢性劳损、 肌筋膜炎、棘上、棘间韧带损伤等。 4、骶髂关节疾患如骶髂关节扭伤、分离、结核、致密性骨炎等。 ;5、 内脏疾病牵涉痛类疾病 (1) 妇科疾患如子宫及附件炎、盆腔肿瘤等。 (2) 肾脏疾患如肾结石、肾肿瘤、肾下垂、肾盂肾炎等。 (3) 前列腺疾患如前列腺炎、肿瘤等。 ;二、康复问题 1、疼痛 是下腰痛患者首要解决的问题。急性疼痛一般由致病因素直接所致,通过即时有效的治疗,其疗效大多良好。慢性疼痛病因较为复杂,是康复治疗的重点。 ;2、功能障碍 包括腰椎活动度受限、腹背肌力减退、腰椎稳定性下降、脊柱侧弯及神经损伤等,对日常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等均有很大影响。; 3、心理障碍 部分慢性患者对疾病产生恐惧心理,影响治疗效果,加重原有的功能障碍,或导致心因性躯体功能障碍。; 4、反复发作 很多患者对疾病及治疗过程的痛苦心有余悸,导致治疗中及痊愈后采用消极的保护措施如过度的休息和限制活动,防寒保暖,保护腰部等,降低了正常的生理机能,反而易致复发。;三、康复治疗技术及原理 ;1、卧床休息及限制体力活动 近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卧床时间过长可延缓功能恢复,引起失用性改变,因此主张缩短卧床期。卧床休息时不宜用过厚过软的床垫,可采用不同卧姿及改变姿势,以患者自觉舒适为准。 ;2、腰椎牵引 作用机制 分类 适应症 禁忌症 ;3、推拿 中医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而产生的治疗方法。推拿对各种下腰痛的不同阶段具有广泛的适应性。;4、手法治疗 ( manipulative therapy) 是国外物理治疗师治疗下腰痛的常用方法之一。按治疗的强度和作用部位, 手法治疗包含按摩术(massage),关节松动术(joint mobilization),推拿术(manipulation)三种技术。;按摩术 是指作用于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操作,其手法比较简单和柔和,临床常用来治疗软组织损伤,如软组织性下腰痛、烧伤后的皮肤疤痕,肌腱移植术后的组织粘连等。;推拿术 是指作用于脊柱和四肢关节的一种快速、强烈的手法操作,多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趁病人不注意而放松时突然发力。临床主要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椎间盘突出症、四肢关节脱位后复位等。;关节松动术 在广义上可归入推拿术范畴,但其操作的强度较推拿术为小,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其发展快、临床应用广泛,已形成独立的体系。 ; 作用机制 促进关节液的流动,增加关节软骨无血管区的营养,抑制脊髓和脑干致痛物质的释放,提高痛阈,缓解疼痛,保持组织的伸展性,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 手法治疗适合大部分下腰痛患者, 每次进行20分钟。要求患者放松局部,配合治疗。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5、运动疗法 下腰痛病者常有躯干肌力减弱。疼痛与肌力减弱可能互为因果,使下腰痛迁延难愈,故躯干肌肉训练应为治疗下腰痛及防止其反复发作的重要环节。;(1)病理生理 与下腰痛直接相关的躯干肌肉,主要是腹肌与腰背伸肌群。腹肌受胸脊神经支配,在有腰痛时主要因运动减少引起失用性变化;而腰背肌肉受腰脊神经支配,在有神经根症状的下腰痛中可能同时存在神经源性损害,其受累似乎应比屈肌更严重。 ;脊柱的伸肌是负重肌肉,对维持直立姿势起主要作用。由于伸肌贴近脊柱,作用力臂较短,在伸躯干运动中常会形成强大的拉力,承受重大的负荷,容易发生急性拉伤或慢性劳损而引起下腰痛。维持或恢复强大的伸腰肌群显然是重要的。; 腹肌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保持屈肌与伸肌的平衡才能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保持腰椎稳定。屈肌减弱使腰椎前凸增加,同时增大骶骨前倾角度,增加下腰椎向前下方滑脱的倾向,结果造成椎间盘、脊柱韧带及后关节应力增加,亦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2)训练方法 可根据肌力测试结果,对较弱一方作重点训练;也可考虑腰椎前凸弧度,前凸过小,需要增大时宜偏重伸肌训练。前凸过大,需要纠正并减小骶骨前倾角度时,需着重屈肌训练。 ;在下腰痛的不同阶段,训练方法应有针对性。 ①急性下腰痛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