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冯小刚喜剧电影的样式确证和叙述创新.doc

精选冯小刚喜剧电影的样式确证和叙述创新.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冯小刚喜剧电影的样式确证和叙述创新

冯小刚喜剧电影的样式确证和叙述创新 [标签:来源] 鉴于滑稽、怪诞、嬉戏、喧闹的格调,又于迫近春节的档期上片放映,加之在故事情境或言语动作中多多少少地涉及春初岁尾之事,上述影片又被广泛称为“贺岁片”。在冯小刚看来,观影群体所指称的和普遍认同的“贺岁片”,就是所谓的“喜剧”——“只要是喜剧,觉得看起来有点意思就行。”(注摘要:冯小刚语,见杨君《笑脸摘要:和媒体英雄面对面》,第8页,第18页,第22页,第22页,第14—15页,第19页,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但喜剧作为一个以风格及效果来界定的和悲剧相对的美学概念,在传统意义上,多指描写生活中无价值或丑恶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表现和内里不协调的冲突,在对落后势力和丑的事物的夸张性反讽、鞭笞中实现幽默谐谑的戏剧效果。莱辛就曾指出摘要:喜剧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裨益就“在于练习我们发现可笑的事物的本领”(注摘要:莱辛摘要:《汉堡剧评》第152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而鲁迅先生也说摘要:喜剧即“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注摘要:鲁迅摘要:《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一卷)第29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两相比照,显见冯氏喜剧片和传统的喜剧概念多有不相符合之处,它将被如何界定呢? 比照于电影是大众艺术和非凡文化商品的意义界定,冯小刚的贺岁影片无疑是成功也是应予以肯定的。而且,于国产电影亟待振兴之时,冯氏喜剧影片风靡电影市场的独特景观显然已超出有限的自身而具有不容忽视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那么,确证其样式指归及共通特征,探究其屡试不爽的叙述策略和技巧,便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必要性。 类型观念 审慎探究,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摘要:在本质层面上,冯小刚通过自己的贺岁喜剧片实践将世界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的“类型”美学观念引进中国大陆,在经典“轻松喜剧片”(又称“怪诞喜剧片”、“乖僻喜剧片”,Screwball Comedy)中,加进本土或具有东方文化意味的东西,从而在电影受众市场中实验性地也是成功地确立了中国式的“轻松喜剧片”。 类型电影肇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制片厂制度兴盛的好莱坞,并因受广大观众的欢迎而很快成为主流电影,它促成了好莱坞“以它摄制的影片质量和大量的利润,称霸于全世界”(注摘要:乔治·萨杜尔摘要:《世界电影史》第298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60年代末以后,类型电影在质量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成为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电影生产的主体,不少影片还因样式和内容上的创新而成为极富艺术性的影片,为电影评论界和历史学界所注重和肯定。美国信息传播学家和电影历史学家弗兰克·毕佛就认为,应将类型电影及其艺术家和那些艺术质量较高、非常重视“生产标准”的影片列在一起给予评价,因为摘要:类型电影“是由经济制度产生的”,“每类电影在电影史上和文化史上都起过各自不同的重要功能”,它们“从内容和风格上都为电影事业的发展开拓了前景”(注摘要:弗兰克·毕佛摘要:《电影术语词典》,第30页,第109页,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3年。)。而电影理论探究的一个学派“类型评论”(Genre Criticism)——对世界成熟的电影类型的产生背景、分类标准、美学形态、历史演变和社会机制等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究——的形成和发展,无疑是对类型电影理性认同的集中体现。 所谓类型(Genre)或类型电影,弗兰克·毕佛认为摘要:类型“是指表现相似风格、相似主题和相似结构关系的任何一组电影的术语”(注摘要:弗兰克·毕佛摘要:《电影术语词典》,第30页,第109页,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3年。)。也有的探究者认为摘要:类型电影就是“指按照约定俗成的类型(西部片、强盗片、恐怖片等)要求或原则制作出来的影片”(注摘要:汪流主编摘要:《中外影视大辞典》,第99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总括起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类型(类型电影),它们是一些相对固定的制片模式,表现出相似的风格、主题、结构关系及共通的样式特征——戏剧化的叙事结构、轻易判定的人物性格、固定的电影语言模式、漂亮刺眼的明星、惊异罕见的奇观和回避现实的娱乐效果等。但类型在题材、情节、人物、技巧、造型等方面较为稳定的相似性、共通性特征并非一成不变,作为市场化运作(好莱坞式制片厂制度)和意识形态(散漫的大众意识形态和主流的道德意识形态交相辉映)的共同产物,类型电影需要迎合接受主体的观影期待(猎奇、探密、冒险、窥视等)和文化心态(道德观念、“英雄”崇拜、公平意识等)。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抑制一个有所追求的电影导演的创造潜能,而一些富有艺术个性和美学价值的类型影片的产生也成为可能。“任何能够多年存在的样式都很有可能存在固有的电影特性。内在的电影价值和艺术地利用这些价值显然是不同的。”(注摘要:斯坦利·梭罗门摘要:《电影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