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圳市某区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深圳市某区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曾玲荣(深圳市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深圳 518054)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433-01
【摘要】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区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1年10月前来某区预防医学门诊参加卫生知识培训的从业人员1394人进行问卷调查,当场填写当场回收。结果 1394人中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在41.07~100%之间,平均为79.47%,其中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平均为94.37%;对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平均为67.56%。结论 从业人员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偏低,应把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与传播途径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从业人员 艾滋病 知识
艾滋病已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防治艾滋病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健康教育成为重要的措施之一,已被社会各阶层接受和认可。为了解深圳市某区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2011年10月对前来深圳市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参加卫生知识培训的从业人员1394人进行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对2011年10月前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卫生知识培训的从业人员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1.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1.3统计分析 对所有问卷进行整理、统一编号,所有数据采用EpiData3.02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chi;2检验。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1394名调查对象中,男性534人,女性860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280人;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为950人;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为164人。
2.2不同文化程度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调查对象对问卷中9种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在41.07-100%之间,平均为79.47%,其中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平均为94.37%,对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平均为67.56%。
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最高的是:“输入艾滋病病人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为98.64%;知晓率最低的是:“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须刀或牙刷”为85.29%。不同文化程度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最高是大专文化,最低为初中及以下文化,不同文化程度对问卷中4种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最高的是:与艾滋病病人拥抱、握手占92.32%;知晓率最低的是蚊虫叮咬为44.62%。不同文化程度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不同文化程度对“与艾滋病病人一起游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1。
表1 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对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都要低于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特别是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44.62%)偏低,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把非传播途径知识与传播途径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使人群懂得如何正确合理的保护自己,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此次调查还显示,在不同文化程度中,从小学到大专,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依次为:初中及以下lt;高中及中专lt;大专以上,说明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就越多。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由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职业的特殊性,与公众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今后在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中,可以进一步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知识、态度、行为进行监测,以了解和干预预防艾滋病的相关态度和行为。
参 考 文 献
[1]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世界卫生报告[R].2004.5.
[2]徐韬,胡俊峰,侯培森.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2):111-11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深入探究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doc
- 深入改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doc
- 深入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doc
- 深入教材追寻本真.doc
- 深入教材,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doc
- 深入浅出钻研教材,乐学乐教小学语文.doc
- 深入浅出教“识字”.doc
- 深入理解英语教材,提高教师的教材驾驭能力.doc
- 深入理解高效课堂,切实优化教学设计.doc
- 深入破题 综合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生态文明观的伦理形塑研究”课题研究综述.doc
- 第一章预处理细胞破碎06课件.pptx
- OrganicChemistry有机化学实验89课件.ppt
- 发酵过程控制技术食品生物技术61课件.pptx
- TraceISQ系列气质联用仪操作步骤操作步骤刘振龙36课.pptx
- 典型工作任务终冷洗苯工岗位28课件.pptx
-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以酸碱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特.pptx
- 第五章反应设备的使用与维护31课件.ppt
- OrganicChemistry有机化学有机物表达式26课.pptx
- 发酵过程控制 技术-食品生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课程-1752703845876.pptx
- 第一节抗高血压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9095和继发性高血压46.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