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轮复习
清朝十二帝 入关之前: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皇太极 入关之后: (1) 清世祖 顺治 (1644-1661) (2) 清圣祖 康熙 (1661-1722) (3) 清世宗 雍正 (1723-1735) (4) 清高宗 乾隆 (1736-1795) (5) 清仁宗 嘉庆 (1796-1820) (6) 清宣宗 道光 (1821-1850) (7) 清文宗 咸丰 (1850-1861) (8) 清穆宗 同治 (1861-1875) (9) 清德宗 光绪 (1875-1908) (10) 溥仪 宣统 (1908-1912) 康熙大帝 清圣祖仁皇帝 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 8岁登基 14岁亲政 69岁驾崩 在位61年 年号 康熙 (康,安宁;熙,兴盛) 万民康宁,天下兴盛 巩固统一 1、平定“三藩” 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 康熙亲征,起用汉将,重用绿营 消除了割据、分裂的隐患,加强了国家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 ⑴由来: ⑵经过: ⑶影响: 2、收复台湾 派施琅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措施: 影响: 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王朝管辖之下。加强了台湾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噶尔丹自杀,平叛取得胜利 3、平定噶尔丹叛乱 乌兰布通、昭莫多 背景: 主要战役: 结果: 噶尔丹叛乱,试图分裂 平定“三藩”(1673--1681) “三藩”的概念 控制地区: 撤藩之争 策略: 史学界的评价 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 重用汉将,剿抚并用 对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评价 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平定三藩,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第二种观点认为:平定三藩,并非明智之举,难以为功。其依据有:第一,从原因上看,三藩之乱的发生是康熙对三藩处理政策不当造成的,汉武帝尚知以推恩令化王国为侯国,最后铲除王国势力,康熙在内地未治,人心不一的情况下,却不以政治手段徐图,贸然撤藩,指望军事手段的速效。第二,从结果来看,兴兵八年,祸及十省,使刚刚恢复的社会经济重遭破坏。第三,从性质上来看,康熙与三藩的矛盾,纯属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无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作为反清复明的基地,不料当年就病逝。他的儿子郑经、孙子郑克塽先后继任延平郡王,在台湾与清王朝对峙。康熙皇帝继位后,曾数次主动派员与郑氏谈判,谋求和平统一台湾,但郑经、郑克塽均固执地要在台湾独立为国。1683年,施琅率清军全歼郑氏主力,郑克塽作了明智抉择,请求归顺。康熙帝宽大为怀,自郑克塽以下皆量才录用,封官加爵。郑克塽要求把郑成功的遗骨移葬福建故土,康熙帝欣然准允,以礼安葬,并亲书挽联一副: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历史纵横—— 收复台湾 * *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 1、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指管理方式,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思维点拨: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种制度——行政制度(中央官制与地方政治)、选官制度、监察制度,其中行政制度是主体,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是配套制度; 四个阶段——萌芽(战国)、确立(秦朝)、完善(汉至元)、强化(明清)。 形成背景 经济:春秋战国以来,生产力的进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产生。(分散性和落后性) 政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新兴地主阶级产生。需要有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地主土地所有制。 思想:法家思想。 客观原因:社会需要。 中央官制的演变(皇权与相权) 皇帝制度的特点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皇位世袭、终身:“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为什么、凭什么称皇帝? ①先灭弱韩:前230年 ②离间灭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动车辆租赁合同.docx VIP
-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通用3篇).docx VIP
- 2025年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71).docx
- T∕CECS G:T34-2023 寒区公路隧道设计标准.pdf
- 2014普通铁路质量控制标准和要求.doc VIP
- 2025年新人教版7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课件.pptx
- 第一单元+第2课《缤纷的世界美术流派》-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美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江苏省泰州市区县街道社区乡镇村名称统计.pdf VIP
- 行政管理学题库答案.pdf VIP
- 学校食堂采购水果供应协议书.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