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染整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doc
一、染整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
(一)建设基础
1、项目组信息
承担部门:材料技术系
项目顾问:姚 穆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奠础 教育部轻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郑光洪 教育部高职高专染整专业分委员会主任
项目组组长:宋 波 系主任
项目组成员:刘 芳、刘清福、陈昌炽、伍建国、杨慧彤
夏德慧、林丽霞、童淑华、袁 农、巫若子
苏 毅、温 和、钟桂云、黄元盛、陈焕明
企业兼职教师:
刘干民(开平富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进仓(江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副主任)
梁湛潮(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洪条民(瑞期精细化学工程有限公司 总经理)
邱德厚(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2、项目背景
(1)行业背景
1)行业产业分析
广东纺织业拥有近万家纺织印染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其中,珠三角更是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生产基地、集散市场中心、出口基地。
纺织业是江门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现有新会美达、开平富琳、开平春晖、广东彩艳等规模在亿元以上的大型纺织企业60家,初步形成了从纺纱、织造、染整、印花到服装的产业链,拥有2个中国名牌,2 个国家免检产品,1 个驰名商标,8个省名牌产品,7个省著名商标,形成了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纺织化纤产业集群产值突破400亿元
2)本专业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
近几年,纺织印染业由劳动密集向高技术、多功能、高附加值转型,染整技术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口迅速扩大。据调查,到2010年,江门五邑地区就需要染整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3000人/年(不含普通技工),而每年在我市就业求职的该专业应届毕业生数仅500人左右,人才供求比例为1:6至1:8。因此,本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大,毕业生供不应求,发展空间大。
(2)专业现有基础
1)专业概况
染整技术专业是学院成立时首批设立的专业之一。现有在校生454人,专任教师15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7人,研究生学历教师9人,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 6人,兼职教师22人;有实训室11个,面积约1280平方米,设备总值680万元;有校企合作实训基地12个。实训基地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并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现为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基地之一,建有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轻化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1门。2009年6月,学院接受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时,本专业被确定为重点剖析的专业,并获得好评。
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及综合素质高,毕业时都能获得中级以上纺织染色检验技能等级证书,真正的“双证书”毕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上升,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更达到100%,90%以上的毕业生都是从事染整行业相关工作,普遍得到社会的好评和用人单位的欢迎,社会满意率达到95%以上。
2)建设优势
①已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
加强与江门纺织行业的对接,与开平富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江门市牛仔服饰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②创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校企共建的,拓展了开平信迪印染有限公司、新会冠华针织有限公司等12家大中型纺织染整企业,探索实践“2+1”基础上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第一、二学年结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实施③校企共建共享,
为较好地解决染整技术专业在校内实训过程中的设备配套、排污处理、电力供应、辅助资源共享等问题,2007年,学院与开平富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合作,由学院投入资金266万,购买段染机、磨毛机、数码印花机等染整生产设备投放到该企业,由富琳公司提供场地和现有的生产、实验、检测设备,以及设备运行所需的水、电、蒸汽、污水处理及教学所需的全部材料并提供技术支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形成集生产、教学、研发、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实现了教学与生产融合,高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设备资源共享融合和技术人才共用融合。这一模式,通过2008年《校企共建实训生产性基地—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与富琳公司实现四个深度融合》论文,被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收录为《2008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推荐案例之一》。为全国轻化工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及基地建设提供了示范。
按照“行业调查→产品分析→工作过程→岗位分析→能力归纳→课程设置”的流程,基于染整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要求,开设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根据江门牛仔布产业基地发展的特殊要求,还开设相应的能
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上,该专业以核心课程为突破口,按照“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项目为载体”原则,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学、训并重,理实一体,使学生通过现场实训教学,通过“看、问、做、想、评、用”六个环节,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或校内仿真实训中、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和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