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I届中国国际光通信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第五届中国光通信论坛
增大有效面积的色散平坦光纤
汪业衡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退休)
摘要:光纤问世三十年来,世界各国不懈研究色散平坦光纤;然而由于色散稳定性、有效面积、截止
波长、模场直径和弯曲损耗等诸多性能难以协调,一直无法实用。本文推广和应用此前建立的色散稳
定性理论,提出了优化设计的新方法,可以全面协调上述诸多性能,设计出在现有理论、材料、设备
和工艺的前提下综合性能最佳的色散平坦光纤。该光纤有可能成为G656光纤之后的新一代通信光纤.
关键词:光纤色散平坦光纤色散斜率
1、国外研究概况
色散平坦光纤适应全波光纤通信的要求,有关研究开始于光纤发明之初,是单模通
信光纤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范围低色散光纤的概念。80年代国际上形成共识:色散平坦光纤和色散位移光纤是单模
光纤的两大发展方向。1989年,IEC将单模光纤分为非色散位移光纤、色散位移光纤和
色散平坦光纤三大类。然而90年代以来,获得广泛应用的只有非色散位移光纤(G.652
位移光纤。指导博士生研究色散平坦光纤达十年之久的简水生院士曾经展望,2025年前
后可望通过色散平坦光纤实现全波光纤通信。
色散平坦光纤按结构可分为w型光纤、三包层光纤、四包层光纤和五包层光纤,按
色散特性可分为有两个零色散波长的光纤,有三个零色数波长的光纤和(无零色散波长
的)低色散斜率光纤。w型光纤是最早研究的结构,弯曲性能差。五包层光纤结构复杂。
有两个(或三个)零色散波长的光纤色散稳定性差。(无零色散波长的)低色散斜率光纤
有效面积小。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多年来各国广泛研究,一直没有广泛应用。
下图所示是1984年在欧洲光通信会议上报告的一种有两个零色散波长的色数平坦
光纤的色散.波长特性。
第四届中国国际光通信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第五届中国光通信论坛
:、
。昌
#
互
纽
V
籁
幡
整一
脚一
一种有两个零色散波长的色散平坦光纤的色散一波长特性
图中参数F与纤芯尺寸有关:F=I.00对应于纤芯直径标称值,F=I.ol表示纤芯直径
增大1%,F=0.99表示纤芯直径减小1%,其余类推。可以看出:在纤芯直径为标称值时,
围内.色散在__+6ps/(nm·km)之间变化。
表1列出2002年国际电线电缆会议上日立公司报告的一种LSF低色散斜率光纤的
典型特性。该光纤为四包层结构,用MCVD方法制造,可用于城域网光纤环系统。而无
需色散补偿系统,或者尽可能延长中继间距,在S、C和L波段.色散典型值为1.7~3.8
ps/(nan.km);问题是在1550rma波跃有效面积只有43.6pm2。
表1目立LSF低色散斜率光纤在1550nm波长下的典型特性
色散 km)
3.04pst(rim
,
色散斜率 0.013ps/nmZ/km
衰减 0.204dB/km
PMD 0.04ps/kml“
^,匝D 7.51xm
43
A面 69.m‘
宏弯损耗·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多旋回构造演化、多期成藏与油气规模聚集研究.pdf
- 塔里木盆地钻井技术现状、难点与对策研究.pdf
-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技术研讨.pdf
- 塔里木沙漠油田作业区成本控制措施初探研究.pdf
-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对极端环境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pdf
- 塔里木原型盆地演化对油气的控制和勘探方向研究.pdf
-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对黑褐新糠虾(Neomysis+awatschensis)和鲈鱼(Lateolabrax+japonicus)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pdf
- 塔式烘干中心干燥控制系统采样数据的实时性研究.pdf
-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研究.pdf
- 塔式起重机格构式基础施工技术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