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心理卫生(第一讲)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的心理卫生(第一讲)PPT

三、睡眠障碍 1.夜惊:是指睡眠时所产生的一种惊恐反应。 起因:(1)精神紧张、焦虑不安。 (2)不良的睡眠习惯。 (3)躯体患有疾病。 预防与矫治: 消除引起幼儿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的各种因素。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 2.梦魇:是指以做恶梦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睡眠障碍。 起因: (1)精神紧张、焦虑不安。 (2)不良的睡眠或饮食习惯。 (3)躯体患有疾病。 预防与矫治: 消除引起幼儿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的各种因素。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使幼儿的生活有规律。如果幼儿患有躯体方面的疾病,应及早进行治疗。 四、正常心理机能发展迟缓 1.遗尿症:幼儿在5岁或5岁以上,仍不能控制排尿,经常夜间尿床,白天尿裤。 起因:分为器质性遗尿症和功能性遗尿症两种类型。 (1)器质性遗尿症:因为躯体疾病引起的遗尿症。 (2)功能性遗尿症:排除了各种躯体疾病的遗尿症。 功能性遗尿症的起因: ①由于精神紧张而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失调。 ②没有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 ③白天疲劳过度,引起夜间睡眠过深。 ④躯体患有疾病,如膀胱炎、糖尿病等。 预防与矫治: 消除引起幼儿精神紧张的各种因素;安排好幼儿的生活,避免幼儿白天过累,晚间适当控制幼儿的饮水量。培养幼儿良好的排尿习惯。对于患有躯体疾病的幼儿,应及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配合进行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 注意:精神性尿频不是遗尿症。 2.口吃 口吃,俗称结巴,是指在说话时不自主地在字音或字句上,表现出不正确的停顿、延长和重复现象。它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节律障碍。 起因: 1.精神紧张。 2.模仿。 3.成人教育上的失误。 注意:发育性口齿不流利不是口吃。 矫治及预防: 消除引起幼儿精神紧张的各种因素; 成人应用平静、柔和的语气与幼儿说话,引导幼儿不要着急、慢慢地说,决不要对幼儿口吃现象进行指责或过于纠正; 多让幼儿练习朗诵、唱歌; 不强迫幼儿当众说话。 五、顽固性不良习惯 如吸吮手指、咬指甲等。 成因:由于儿童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或由于不适宜的环境、不良的教育造成的。 方法:应以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去转移其对手指的注意力,并适当运用强化策略。还应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适当安排儿童进行体育活动等。 第四节 小学生特殊的心理问题及辅导 一、考试焦虑及矫正 考试焦虑是指学生因担心考试达不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它是一种现实性或客观性焦虑。也就是说,考试焦虑是由考试情境引起的,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焦虑之间呈负相关,即考试焦虑越高,学习成绩越差。 考试焦虑的表现 生理反应:心率加快、呼吸加剧、多汗、尿频、肌肉紧张 心理反应:苦恼、无助、头脑空白、注意力分散、思维处于僵滞状态、,不能正常归纳、分析和推理 行为反应: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他们或者胡乱作答,早早离开考场,或者东张西望,无心作答 考试焦虑产生原因分析 主观原因: 包括中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对考试性质和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和预测程度、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价程度、临场经验和应试技能、个体的身体状况如体质的好坏、疲劳过度、睡眠质量,另外,考试焦虑还与个体的个性特点有关,忧虑、情绪不稳定、追求完美倾向的学生更易产生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客观原因 教师和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当面临一些重大的考试时,学生由于意识到考试成绩对自己的意义重大,或者当考试与奖惩挂钩时都会引起学生的焦虑。 与考试本身有关。 学生自身的气质类型。 小学生考试焦虑的矫正策略 1.重建自我,确立合理的期望值 2.加强考前复习,提高应试技能 3. 注意力转移 4.运用一些心理矫正方法。如放松训练、暗示训练、表象训练、系统脱敏方法以及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特征等减少和消除考试焦虑的发生。 二、儿童多动综合症 “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儿童一种常见的心理功能障碍,据国外有关研究,发病率为3—10%,男多于女,约4—9:1。患病的高峰期在7—14岁,到青春期症状多消失缓解。[14] 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行为表现为精力充沛,活动明显多余其他儿童。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小动作多,不但自己不能专心听讲,还时常干扰别的同学,扰乱课堂秩序。在日常生活中任性,冲动,冒失,做事不顾后果。与正常的儿童相比,他们的活动在量和质上都有所不同。 儿童多动综合症的原因 (1)遗传因素。父母童年有多动症状对儿童多动症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2)脑外伤或中毒因素。幼年时受过脑外伤或食物中毒而导致的神经系统障碍。 (3)教育和环境因素。不良的成长环境,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导致的多动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矫正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