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浚县正月古庙会 民俗文化的盛典
浚县正月古庙会 民俗文化的盛典浚县庙会即“浚县正月古庙会”,是浚县的大型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活动贯穿于每年的整个正月,一直持续到农历二月初二,有“华北第一大古庙会”之称,被外国人称为“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
历史悠久 成就深厚文化根基
浚县正月古庙会可追溯到十六国后赵皇帝石勒开凿伾山大佛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当时民众集结进香,朝山拜佛,庙会开始形成。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浚县两山(大伾山、浮丘山)相继修建了许多寺庙、道观,庙会的规模逐渐扩大。
明代,大伾山、浮丘山和浚县县城先后增加了文庙、文治阁、阳明书院等多处寺庙宫观楼阁。这一时期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碧霞宫,碧霞宫的落成,也是浚县庙会由零星、分散向正月汇总的历史转折点。据现存的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七月《重修泰山碧霞元君行宫记》碑载:在五岳独尊的泰山之巅,有玉女池一处,池南有显灵应济碧霞宫,供奉碧霞元君之神。碧霞元君,宋元以后,声名显赫,明朝建立后,又大肆敬神,皇帝将其封为“天仙玉女广灵慈喜恭顺普济护国庇民碧霞元君”,并每年派官员前往朝拜进香。
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贵州普安进士蒋虹泉任浚县知县,大捐俸资,将碧霞宫迁至浮丘山顶,历时20年,建成了富丽堂皇的正殿和两侧长长的廊房,以及高大的院墙和山门。碧霞元君从此更是名震一方,加之相传碧霞元君专司人间生育之事,“求子有应”被传得神乎其神,因此,祭拜的人日益增多,不少是远道慕名而来。
这时,两山已有多个分散的庙会,如玉皇庙的正月初九会,观音岩的二月十九会,天齐庙的三月二十八会,天宁寺的四月初八会,禹王庙的六月初六会等。远路的香客,要都赶这些庙会自然不便。如果将这些分散的庙会,相对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就方便了远路香客。由于玉皇是道教中天界最高的主宰之神,玉皇庙会在春节刚过的正月初九,正处于农闲时节,于是朝山拜顶的时间不约而同地逐渐集中在了正月。加之浚县官府为了管理上的方便和经济利益上的考虑,也积极迎合并主动疏导三教九流的不同信仰者、游览观光者向正月聚集。这种融合聚集的信仰基础,从碧霞宫建筑的特色上便能找到很好的、有趣的注脚:碧霞元君是道教尊崇的神灵,碧霞宫本是道教建筑,但在浮丘山上的碧霞宫的垂拢上,却绘有儒教的二十四孝图。中国是以孝道为主流文化意识的国家,忠孝节义历来被奉为至上,汉代有“举孝廉”,那么,将儒教故事画在正面显眼的位置,说明这里就不纯粹是道家的内容了。更有意思的是,在御道正中的栏板上,刻着一个佛在心中的吉祥符号。再看柱头上的石刻,就会发现其中的人物有道士,还有罗汉。这就是说,佛教在这里也有位置。并且,在上世纪40年代之前,碧霞宫是由道士、和尚轮流管理的。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宗教在浚县大伾山、浮丘山进行了大融合,达到了佛、儒、道三教合一。
宗教上的三教合一,佛、儒、道之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为分散的庙会的聚拢合流奠定了基础,消除了不同信仰者祭祀朝拜时的隔膜和障碍,人们不约而同地接纳了正月上山朝顶这一时间。
正月庙会形成了,庙会的规模前所未有,庙会上可以说是人山人海。碧霞宫前戏楼两侧的一副古联,不仅歌颂了浚县的秀丽山水,又感叹了梨园岁月,也道出了浚县正月庙会的空前盛况:
山水簇仙居,仰碧榭舟台,一阕清音天半绕;
香花酬众愿,看酒旗歌扇,千秋盛会里中传。
新中国成立后文博机构的设置,使浚县正月古庙会得以发展。“文革”期间,庙会被强行取缔。
上世纪80年代初,正月古庙会得到恢复。1984年,约10平方公里的大伾山风景区成立,对古庙会封建迷信的内容进行了清除,引导正月庙会向健康方向发展。
1989年成立的浚县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先后对吕祖祠、禹王庙、天齐庙、天宁寺、大石佛、碧霞宫等文物古迹进行了修缮。近年来,庙会期间连续举办社火表演大赛,使正月古庙会达到了空前规模,高峰期每日游客达30余万人。
一城两山 打造豫北平原第一胜迹
远在6000年前,原始先民已在浚县繁衍生息,在浚县源起或形成望族的姓氏就达20多个;已发现、发掘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等古文化遗址近30处;南北朝至明清各代建筑、石窟造像、摩崖题记、碑刻等400余处。
商都迁殷后,浚地称黎,为京畿要地。西汉初年置黎阳县,唐初设黎阳总管府,宋金元代为浚州,明初降州为县,始称浚县。1994年浚县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浚县历史文化名人灿若星辰:中华儒商始祖子贡,北魏尚书令李崇,唐代文坛的谢偃、王梵志,明代的王越、卢楠都是浚县人。
地以人而贵,人才辈出的浚县引得群贤毕至:孔子周游列国,曾在浚地淇门设坛讲学;曹丕、骆宾王、王维、岑参、高适、贾岛、范成大、王阳明、王铎等在浚县留有佳作。中国最早的方志《越绝书》记载了子贡“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卓越的外交成文学巨匠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的原创手写本是在浚县发现的,时任浚县主簿的庸愚子(蒋大器)为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