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双向保护原则及其贯彻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双向
保护原则及其贯彻
赵丙贵+ 路军”
19世纪末,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并引起人们的关注,到第二次世
界大战之后,这一问题进一步恶化,逐步发展为一个国际性的严重社会问题。
可以说,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作为全球性的综合病症,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
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公害”。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
罪,便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刑事法律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对未成年
人犯罪特有的双向保护原则为切人点,探讨这一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及价值
底蕴,并用这一原则检视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以期解决这一原则在我国刑
法中的贯彻问题。
一、双向保护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及价值底蕴
人们通常认为双向保护原则作为一项惩治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有原
则起源于1985年联合国大会第40届会议通过的《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
标准规则》(《北京规则》)。该公约第5条的说明中明确提出,对犯罪的未成
年人适用刑罚“不仅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而且也应根据本人的情况
来对少年犯作出反应……应当确保对罪犯的情况和对违法行为、包括被害人
的情况所作出的反应也要相称”。这段表述,便确定了对未成年人刑事立法
(四)
与司法最重要的一项原则——保护社会利益与保护未成年犯罪人的双向保护
原则,体现了对未成年犯罪人刑事立法与司法中的保障与保护的和谐统一。
一项原则的确立,并非在历史的断裂中产生的,它一定具有历史的连续
性。双向保护原则的确立,是人类面对日益严重的少年犯罪,从关注人类自
身的生存条件以及未来发展这个大视角下,不断探索、反思、总结的结果,
它蕴含着人类对刑罚价值观的转变和对少年犯罪特点的准确把握。
19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大转型(即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
变),犯罪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而未成年人犯罪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面对
着这种严峻的社会现实,人们逐渐认识到,以往的报应刑论对大量的犯罪特
+辽宁大学法学院教授。
·+辽宁大学法学院讲师。
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
别是未成年人犯罪,显得无能为力、捉襟见肘。因为按照报应刑论,刑罚的
功能在于报应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恶害,而这一恶害恰恰是行为人基于自由意
志造成的,刑罚是施加于犯罪人并给其带来痛苦,以恢复法秩序、实现社会
正义的手段,刑罚针对的是过去的犯罪行为,刑罚以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为基
点,它的轻重应与犯罪行为的客观危害和犯罪人主观罪责的大小相称。“恶
有恶报”,“同态复仇”等古老、朴素的正义观念成为该理论的基础,并逐步
催生了罪刑法定、有罪必罚、罪刑均衡等刑法原则。基于回溯过去犯罪行为
的报应刑论,对于限制司法专横和恣意,保障人们的自由不受司法的任意侵
犯意义重大,直到今天,其基本理念仍不过时,而且应该成为刑事法律的基
底。但是,若仅仅以报应刑论来面对大量的犯罪,则存在许多问题,其消极、
僵硬的刑罚价值观,在预防犯罪上弱点更加明显。于是,教育刑论便应运而
生。按照教育刑论,刑罚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对犯罪人施以惩罚的目的是为
了矫治犯罪人,使其重返社会。在判处刑罚时应因人而异,刑罚的轻重应以
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为基点,在执行刑罚时应因人施教。“矫治可以矫治者,
不可矫治者不使其为害”①便是该理论的名言。刑罚个别化和保安处分原则
以及非刑罚方法是教育刑论得出的顺理成章的结论。应当说,这种由重视犯
罪到重视罪犯的转变,以及由消极惩罚到积极预防的自觉,反映了刑罚价值
观的进步与能动。
至于后来出现的并合主义刑罚观,则更是人类对刑罚功能与价值全面认
识的结果,但这种调和无非是将报应刑论与教育刑论中合理的片面的论述深
刻予以整合的结果。
正是人类对刑罚价值观的探索、转变以及整合,才使得刑罚价值观的内
涵不断丰富,才使人类对犯罪的态度从单纯的被动报复走向主动积极的教育
预防。这种全面而深刻的刑罚价值观为人类惩治与预防犯罪特别是惩治与预
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理论支撑。
但是不论是只重视事后惩罚而忽视矫治的报应刑论,还是只重视矫治而
忽视报应的教育刑论,都不能单独地成为解决少年犯罪的灵丹妙药。那么中
和两者的并合论是否就不分彼此地用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