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视美学 美学基础PPT.pptVIP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影视美学 美学基础PPT

影视美学;课程目标;成绩评定;[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德]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参考文献——电影美学类;很简单,影即是电影、视即是电视。 影—影像;视—视频;进而引申为运动图像,这也是影视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自身属性。 第一,图像的可视性;第二,运动性。;“学”;美景诗句;荷兰阿姆斯特丹:郁金香花场;纳米比亚:纳米布自然保护区;苏格兰:Coupall河;突尼斯:撒哈拉大沙漠;夏威夷:日落下的卡皮欧尼拉女皇公园;意大利:云石山脉的山涧;阿拉斯加:德纳利国家公园;中国:哈尼梯田;美食; 读《雅舍谈吃》,愈发觉得梁实秋真是小资。这种小资不是当下年轻人蛋炒饭里加一点朗姆酒就意乱情迷的假小资,他的小资是老派的,甚至还有一点保守、俭省,但最是真材实料,好似一张明代茶案,看似朴素,实则韵味隽永。 老派人的小资,往往不需要刻意标榜,是跑遍半个北京城只为买两斤月盛斋酱牛肉的宁缺毋滥,是骨子里的奢侈与贵族气,只可存留于那个湮灭的旧时代中,今人怎可模仿得来? ;美“人”;中西对美的理解不同;;;中国——美;西方:美的≠美;中国人对美学范围内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有研究,但 是没有一本以“美学“命名的著作.连美话、美的随 感也没有,这是中国美学具体的存在形态。 为什么?;西方美学源于三个基础: 1、美的本质。它源于古希腊人从现象后面追求本体的精神,只要我们掌握了美的本质,就能理解一切美的现象。 2、审美心理。它源于古希腊人对人体心理作几何学式的知、情、意划分。知,研究真,与之相应的是逻辑学;意志与善相关,与之相应的伦理学;情感呢?也应该有一门学科,这就是美学。美学是研究情感或感性认识的完善的学科。 3.艺术的统一性质,它源于艺术概念在西方的演变史。在古希腊,艺术和技术是不分的,绘画、建筑是艺术,裁缝和剃头的技术也是艺术。 这三个基础中国古代都不存在,美学的各方面研究 也就没有形成统一的“学”的研究。 ;一、本体论基础,对事物的本质追求 西方人追求美的本质是因为它们认为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这种认识可以用一套概念系统表达出来,这套概念系统是明晰清楚具有逻辑一致性的.犹如几何学体系,更主要的是.概念系统是与客观世界完全对应一致的。要认识事物,首先意味着得出它的本质定义,明晰的语言表达。这种语言祟拜和公理崇拜推动着西方追求本质的认识方式。;中国古人从来不去追问美的本质是什么,中国文化并不认为语言符号与事物是完全对应的,在客体方面是“言不尽物”,在主体方面是“言不尽意”。客观事物不能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没有一种语言表达可以作为公理或定义与一个对象、一类对象、整个世界完全对应。“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家的“道”,在《老子》中随时被述说,被描绘,但没有一个定义;儒家的“仁”在《论语》中谈到109次,也没有一个定义。 ;在语言与事物和思想的关系中,事物和思想更丰富、更根本。语言只是认识客观事物和主体心灵的一种媒介,不是事物和思想本身。佛教说,指者所以在月,望月而忘指,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如果说,西方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最高层的理性就是明晰的语言符号定义。那么,中国人则是从感性到语言符号到体悟.语言不是最高层,因为语言不能与事物完全对应,不能反映事物的最微妙处。对事物的最微妙处的把握,只能是超符号的心的体悟。 因此中国古人讲神会,讲心领。因此中国人对美的把握和体验不表现为对美的本质的追求,不在语言公理、定义的把握和表达上下功夫,从而也没有以美的本质为核心来建立美学。 ; 2.主体审美心理分类 中国古人对主体心理的划分,不像西人的几何式划分,知、情、意分得清清楚楚。中国的性、心、意、志、情既不相同又互渗相交,而是把心理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整体功能把握,在主体方面就不可能有一个范围确定的领域来谈论美学。 心与性:程颢 《语录十八》:“心即性也,在天为命,在人为性,论其所主为心。” 情与性、意与心:陈淳(南宋理学家,朱熹晚年得意门生)《北溪字义》:“情者性之动,意者心之发” 情与志:《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子言。”情与志互文见义,以至唐初大儒孔颖达认为情、志是一个东西。 ; 3.艺术的统一性 在中国古代,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戏曲、建筑都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