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复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复习PPT

《论语》选读复习 ;《论 语 选 读》; 孔子与儒学的命运:;一、请你一口气报出十篇《论语》的题目。 ;二、任选一篇课文,用一两个词或句子,阐述这篇课文的思想。;《周而不比》 ;二、任选一篇课文,用一两个词或句子,阐述这篇课文的思想。;1、目中有人,理思想;思想家 ;教育家 ;君子;高考回放:2009高考卷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 反,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高考回放:2009高考卷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 反,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 分析:直接从课内取材,兼顾文字和文化两个层面。 ;2010高考卷;2010高考卷;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孔子:_______????韩非子:_____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规定: 古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显的古诗文,理解经典文化论著,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0、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 ;三、微观上: 细化知识点涉及的章节内容;为政以德;复习目标: ①背诵2.1 、2.3、16.1(丘也闻…)、13.6 ②理解“为政以德”的思想 ③为政者的基本素质 ④ “均无贫”的含义 ;背诵2.1 、2.3 、13.6 、16.1;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举贤; 为政者的基本素质; “均无贫”的含义;克己复礼;第二课 克己复礼;复习目标: ①背诵12.1、3.1、16.2、13.3 章 ②理解并能够默写短语 ③理解“礼”和“仁”的含义及其关系 ④明确每一章的基本观点; 背诵12.1、3.1、16.2、13.3 章;理解下列短语并能够默写;理解“礼”和“仁”的含义及其关系;明确每一章的基本观点; 知其不可而为之; 第四课 知其不可而为之;背诵18.5和18.7中的“子路曰”至该章结束部分;理解并默写下列文言词语; 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2、内涵;了解隐者对社会现状和孔子作为的看法;14.39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渔父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复习目标: ①背诵1.6 、 5.26两章 ②理解并默写文言短语 ③理解“忠恕”内涵 ④区别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 ⑤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 背诵1.6 、 5.26两章;理解并默写文言短语;理解“忠恕”内涵; 区别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仁者有一颗充满慈爱,充满爱意的;君子之风;复习目标: ①背诵15.9、4.16、6.11、7.16、7.19、6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