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学术PPT

中国学术 第一章;第一节 先秦诸子;第一节 先秦诸子; 3. 认为仁爱之心的道德力量源于“天地之大道”,宇宙的普遍性、恒在性蕴含在人当下的生命运动中,主张人要“修己”,即从事内在的道德修养;要“安人”,即从事外在的道德实践。“修己”的途径一是学习,二是克己。“内圣”与“外王”统一的理想人格,对秦汉以后的知识分子,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格追求具有重要影响。; 4.在价值观方面,孔儒之学以“中庸”为最高的价值原则。;6. 先秦儒学在当代世界的价值: 一是人本思想; 二是入世精神; 三是重视道德价值;;二、老庄之学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学派称为“道家”。道家的主要著作是《老子》和《庄子》,二书都以“道”为核心内容。道家所说的“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永恒,无始无终,独立存在,“无不为”而又“无为”;道也有德,自然无为就是“德”。就客观世界的存在与发展而言,道家初步认识到宇宙运行有其自身规律,体现出理性的冷静,但主张自然无为,要人们消极地顺从客观的状态,不作任何主观努力,则抑止了人的积极进取的精神。;2. 老庄之学揭示了现实世界矛盾的普遍性,体现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认为矛盾的双方常常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此即“物极必反”的法则,既看到对立的普遍性,又看到对立的统一性。;3. 庄子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相对主义,即齐万物、齐生死、齐是非等观点,这些都体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进步。;庄子的思想观点;庄子·秋水长亭图;4. 老子揭示了人类文明的负面作用,抨击了文明的异化现象。认为由于文明日开,民智发展,催生出盗贼、战争、欺诈、勾心斗角、追名逐利等罪恶,因此拒斥人类的文明进步,主张回归到“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时代;希望统治者无欲无为,百姓无欲无争。; 5.庄子关注精神自由和心灵超越,以“自然”为第一原理,认为最美好的形态就是自然的形态,人类的文化活动及其创造都是对天性的破坏。将“自然”理想化的观念忽略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庄子所追求的个人精神自由,与现代所倡导的在规则制约下的负责任的自由??然有别;所谓无所待而遨游于无穷无为之境的绝对自由,容易引导人们脱离现实,自我陶醉。;三、墨家思想;墨子和小孔成像; 2.墨家的思想核心是兼爱,提倡普遍的、平等的、交互的爱,这种爱不分差等、亲疏和先后;爱是互动的,你爱他人,他人也会爱你;既要互爱,也要互利。;墨子故里----滕州;3. 墨子 主张“非攻”,反对一切战争; 主张“尚同”,强调治理天下要有统一的意志; 主张“尚同”,先须“尚贤”,即通过公平竞争让德才兼备者脱颖而出; 主张“义利”统一、“德力”并重,并以“公利”为最高价值。;墨子讲学图; 4.墨家学派站在私有生产者的立场上,讲“兼爱”和“尚贤”是为了打破宗法政治和宗法伦理关系;倡导“公利”是为了捍卫私有财产。墨家与儒、道诸家的不同在于,儒家告诉人们如何去积极面对生活,服从社会秩序。当这种秩序出现紊乱而导致社会不公时,道家告诉人们要超越和回避。墨家则主张“赖力自强”,仗义而为,讨回公道,体现出独具的气魄。西汉以后,墨家走向湮没,这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损失。;刘德华主演《墨攻》剧照;刘德华主演《墨攻》剧照;四、法家理论; 1、法家倡言“法治”,力图变革,以富国强兵。后期法家的集大成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在吸收前期法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一整套适合君主权力斗争的法术之学,主张对民众实行严刑峻法。; 2.以法治国是前期法家理论的核心,主张“以用代 体”、以刑为法和重“势”。; 4.先秦诸子学派对后世都产生过相当深刻的影响,其后世的发展各有不同。墨家在汉代以后几成绝响,法家鼓吹专制和刑罚的一面,发展为外儒内法、儒法并用的统治术。最为源远流长的是儒、道二家。它们既对立又互补,儒家重人事,道家重天道;儒家讲文饰,道家讲自然;儒家主张有为,道家倡导无为;儒家强调个人对家族、国家的责任,道家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超越。儒、道所涉及的人际谐调、天人谐调、个人的身心内外谐调等问题,一直是中国传统学术所探究的重要课题。 ;【本节关键词】 仁 礼 修己 克己 中庸 道 万物齐一 绝对自由 兼爱 非攻 法、势、术 阴阳家 名家;【本节思考题】 1.何谓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2.孔子倡导的“仁”具有丰富的道德内涵,你认为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如何看待儒家所提倡的“礼”?试分析它在历史上的消极影响和积极意义。 4.何谓“中庸”?如何评价中庸之道的价值观? 5.孔子在认识论方面有哪些主要观点?;第一节 先秦诸子;【本节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主编:《中华的智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