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测试习题:语文:第20课《读联之悟》精题精练(鄂教版八年级下册).docVIP

八年级语文测试习题:语文:第20课《读联之悟》精题精练(鄂教版八年级下册).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读联之悟 一、基础知识 1.将下面的句子抄写下来,要做到准确、规范、端正、整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深层的底蕴(  ),只有悟,才能获得。 联意明白,不须诠(  )释。 下联赫(  )然宣告:虽只“一字空”,也不可有! 3.先补充完整词语,再解释词语。 言(  )意(  ): 不(  )余力: 闻鸡起(  ): 4.揣摩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笔墨漫教忙里错,声名只怕老来低。” “何物媚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这窄窄的田垄上,却长出十粒五双的金穗来。 5.填空。 《读联之悟》主要阐析了作者在阅读对联时的感悟,提到了关于     、     、     、     、     方面的对联给人的深刻启示,表明了作者对“联”的     之情。 二、同步解读 “纸上读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此联是关于读书的。意在:读,是重要的;悟,是更重要的。读而不悟,只能认识表层;深层的底蕴,只有悟,才能获得。这是对“读死书,死读书”和“学而不思”最好的批评。 读书联,还有“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上联指明:读书,要善于提出问题,形成自已的见解,不可让思想被拴进别人的马厩里去。而问题正出在“疑处”。疑解开了,也就是有所悟了。下联指明:诗文的妙处,是不易获得的,只有不遗余力地追捕,才能猎取豁然贯通的乐趣;半途而返者,无法享受其乐。 6.看到“纸上读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我们就会联想到《论语》中的句子 。 7.如何理解“诗文的妙处,是不易获得的,只有不遗余力的追捕,才能获取豁然贯通的乐趣;半途而返者,无法享受其乐。”的含义? 8.“读书,要善于提出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不可让思想被拴进别人的马厩里去。”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9.“何物媚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这幅对联的下联是说要珍惜时间,及时奋发。那上一联是什么意思,与下一联有何联系? 10、请你自编两副对联。 ⑵ 三、美文赏读 漫话对联 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那么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悬挂在门上或壁间廊柱上。 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寒”是很有名的自勉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题赠联。 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那时人物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相传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民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旧桃换新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美,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话》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的英姿。 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等,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子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对联还有一些特殊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香花,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箱奇珍。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

文档评论(0)

tpxxzh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