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文化经典研读2014年湖南高考之选做题应对策略
长沙县实验中学复习备考课件 1.感受命题类型 2.体会解题思路 学习目标 儒家宣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宪问》),道家主张“圣人处无为之事”(《老子·第二章》),两者存在明显差异。但这种差异并非截然对立,只是它们关注的问题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同而已。这种差异的存在也使得它们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通。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 “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自孔子、老子之后两千多年中,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各个时代的人们,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拿起它来武装自己,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例题敲门 材料: 例题敲门 1.“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 隐’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结合文 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 2.“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 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请就 “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的积极意 义这一点加以探究。(5分) 阅读上面的文字,完成1-2题。(9分) 设题方式 1.材料上,围绕已学经典中的概念和思想来组织。 2.题目上,总分值12分左右;往往设置两道小 题,呈梯度;第1小题可能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第2小题极可能为探究题,或发掘经典深层意蕴,或联系实例诠释经典内涵,或对经典作个性化、创意性解读等等。 备考指南 2.结合教材,了解传统文化精髓。 1.读懂材料,准确把握文本大意。 3.掌握阅读理解题的各种常用答题方法,尤 其是探究题的答题技巧。 1.“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结合文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 示例: “天下有道则见”,主张国家“有道”就出仕表现自己的才能,体现了儒家“有为”的思想;(2分)“无道则隐”,国家“无道”就隐藏自己的才能,安贫乐道,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这与道家“无为”的思想一致。这就是“儒道互补”的体现。(2分) 思路指导 理解含义类题型 方法指导:抓关键词、疑问点 答案1: 当代提倡儒道互补的理念的非常必要的。如今快速的时代节奏让人心迷失,在追名逐利的路上有时与大道相悖,在积极入世锐意进取创造财富的同时,道家的“无为”是一份清泉,可以滋润已干涸的心,让你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当你追求政治高位时,名利金钱会让人沉沦,道家的清心寡欲便若一颗救心丸,让人明白本性。因此在当今竞争的社会追求向上的同时,剂以道家的“无为”有积极的意义。(盛家豪) 答案2:在当今的社会,我认为儒家的思想比较适合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年轻人应当积极融入社会,展现自我才华,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道家的思想则比较适合老年人,对于老年人,不应过分的忧虑生老病死,应顺其自然,对于人生的得失荣辱,也应看得开一点,同时,老年人辛劳的一辈子,该体会一下天伦之乐,应出无为之事。(王志伟) 2.“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 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请就 “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的积极意 义这一点加以探究。(5分) 思路指导 探究题 解题步骤:第一步 明确观点 第二步 阐述理由 第三步 作出结论 扣文本 联现实 因此,“儒道互补”的理念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能更好地指导我们迎接人生的挑战(做出结论) 示例:“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明确观点) 面对竞争,我们既要用儒家积极有为的态度去对待每个过程,执着前行,锐意进取,不轻言放弃;同时,又要用道家超逸无为的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做到淡泊名利,洁身自好,遭遇失败更要超然通达。比如我们的学习,我们既要锲而不舍地顽强拼搏,又要顺其自然,只要尽力就无怨无悔。(阐述理由) 1.(2013年湖南望城区一中、长沙实验中学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②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第二》) ③“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 ④“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1)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分条概述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涵。 随堂演练 (2)请联系当前生活实际谈谈传统“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1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