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眼睛看世博”大型摄影展亮相北京798.docVIP

“年轻的眼睛看世博”大型摄影展亮相北京798.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年轻的眼睛看世博”大型摄影展亮相北京798   2010年12月29日,由新华社《摄影世界》杂志社和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合力倾心打造的“年轻的眼睛看世博――新华社记者世博专题摄影展”在北京798艺术区时态空间展厅揭开帷幕。   顾名思义,“年轻的眼睛看世博”是一个与青年人有关的影展。走进展厅,看过这一组组的照片后不难发现,年轻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每组照片记录的主人公都是年轻人,有在校大学生、参加世博的年轻志愿者,也有中学生、小学生等;其二、拍摄这些照片的摄影师,大部分也是新华社的年轻记者,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眼睛在场馆内观察、思索、寻找,最后与主人公一起完成这些照片的拍摄。   “年轻的眼睛看世博”是新华社摄影部为了自始至终地全面报道上海世博会而精心策划、精雕细琢的精品栏目。专题执行记者每天选择一名或数名青少年游客或年轻的世博会工作人员,请他们讲述游世博或参与世博的感受,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场馆或项目,配合介绍相应的场馆或项目。   在上海世博会自2010年5月1日开幕至10月31日闭幕的184天的日子里,来自总社以及全国各分社的100名新华社摄影记者通过多次深入采访,拍摄的“年轻的眼睛看世博”专题照片,用富于变化的画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一个个生动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在上海世博期间每天播发一组。这个专题形成了184个故事,描述了一个又一个独具匠心的场馆,述说了一段又一段的真切感受,有场面也有细节更有情感,犹如将散落在黄浦江两岸的璀璨珍珠,一粒粒地串连起来,赋予其独特的视觉魅力,并用朴素简洁的文字衬托,形成一条精美的长链,不仅为上海世博会增光添彩,也是新华社世博会报道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世博情世界情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吉冈达生和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刘洁出席了开幕式并致开幕词。通过他们的发言,可以看到,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一次中国的盛宴,还是牵起世界各国人民情感的纽带。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时,还是少年的吉冈达生就在家人的陪伴下参观了世博会。此时谈到上海世博会的盛况,吉冈达生说:“世博会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国力。感谢摄影记者通过相机让我们重温这些画面。”作为佳能(中国)的主要负责人,吉冈达生副总裁对这次活动寄情颇深,他说:“佳能关注所有为人类带来感动的事情,这次影展通过对世博会的记录,传达的不仅有感动,还有文化,更表达了对年轻人的关怀。这样的活动,是我们不能错过的。”   摄影部副主任刘洁在开幕致词中强调了世博会的教育功能,她说:“世博会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很大。据一项日本的数据统计,当今日本社会的精英阶层中大部分人都曾经参观过世博会,可以说,世博会的第一功能是教育。这次主题拍摄和展览的目的,就是给更多的年轻人留下更多难忘的记忆。”   在开幕仪式上,吉冈达生接受了记者徐金泉与他的故事《亦小亦美卢森堡》主人公、在校大学生王??共同签名的单幅照片,并与刘洁一起为展览揭幕、悬挂获赠展品。      独特视角年轻感受      参观过上海世博会的人们对这次盛事回顾起来,印象最深可能就是各个场馆的独特造型和不同文化了。而如何将这些特点从几张照片中表现出来,并与拍摄主人公的参观感受做到完美结合,摄影记者们可是费了一番脑筋。   《亦小亦美卢森堡》是此次影展的参展组照之一。这组照片由新华社记者徐金泉拍摄,拍摄的故事主人公是北京一名大学四年级的在校女生王??,照片记录了王??在卢森堡馆参观过程。看着聚光灯下自己拍摄的这组作品,徐金泉最大的感慨是:“对于一个摄影记者来说,在一个合适地点、一个合适的时间,遇到了一个合适的拍摄对象,而后者又没有拒绝他,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啊!”诚然,徐金泉的这组作品以画面唯美取胜。这组照片中的那张签名照中,王??着一袭红裙,长发飘动,侧头边思考边走向镜头。画面从上而下俯拍而成,红裙与背景多个深红色的圆形造型相称,让画面清新脱俗,让人想不出哪里会出现这样美丽的景象。而听过摄影师的一番介绍,更是赞叹他的巧妙构思:“卢森堡是一个出产钢铁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厂之一。而卢森堡馆的特点就是在建筑上采用一种特别的耐厚钢,呈深红色,这种钢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永不褪色。这张照片,王??的背后就是用这种耐厚钢做成的地面装饰,因为世博会在上海召开,所以地面装饰特别融合了中国元素‘浮萍’,于是就有了眼前的效果。拍摄时,我让主人公自然地走过这片场地,我则选择了俯拍的角度,为的就是更好地表现这些元素。”   徐金泉去年5月就到上海开始着手“年轻的眼睛”的拍摄了,在卢森堡馆拍摄的这组照片是他的第二组作品。他先了解馆内情况和这个国家的情况,对可能出好画面的地方进行踩点式的“空镜头”拍摄,一切构想完毕后,就剩下到馆门口苦苦等待合适的拍摄对象。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